广谈大湾网

爸爸北大毕业,他说:小学前别消耗孩子能量!

2025-4-11 17:36:14 5379 0

[复制链接]
春江花月夜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5-4-11 17:36:14 |阅读模式

春江花月夜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5-4-11 17:36:14

9e0321d4b5f1a78a672712b405526786.webp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是让孩子尽情享受“快乐”,而是教他们如何战胜“快乐”。
育儿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让孩子不辛苦,而是让孩子有能力对抗未来的辛苦。

前段时间,一个妈妈在小红书上发了一条吐槽视频,迅速冲上了热榜。
她说国庆带孩子去了上海迪士尼,住了两晚五星酒店,吃了网红餐厅,花了将近两万块。回来后她满心期待地问孩子:“好玩吗?”
孩子却面无表情地回:“还行吧。”第二天,该写作业时依旧拖拖拉拉,遇到难题就崩溃大哭。
她懊恼地说:“我这假期的两万块,是不是直接打水漂了?”
这条视频下面有很多家长留言:“太有共鸣了”“我也是花了大钱,孩子并不感激,脾气还更差了”“我也想不通,为什么我越努力,娃越没有劲儿?”
后来,有位心理学背景的妈妈评论说了一句很点题的话:“你不是在培养孩子的成长力,而是在给孩子喂多巴胺。”
这句话,就像一记警钟,敲在了无数父母心上。

多巴胺,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神经递质。玩手机、看动画片、吃甜食、玩游戏、收到礼物……这些都会让孩子的大脑迅速分泌多巴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但问题在于——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高刺激、快反馈”的快乐,大脑就会逐渐“抗药”,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产生满足。而一旦面对学习、运动、做家务这类“低刺激、延迟反馈”的事情时,就会觉得无聊、痛苦、抵触,甚至暴躁。
这正是为什么,你越是给孩子制造快乐,他反而越是没精打采、逆反叛逆、注意力低下、动力不足。
所谓“多巴胺戒断”,就是家长要主动降低孩子生活中的“高刺激输入”,让他们的大脑回到一个相对平衡、健康的状态。
这不是让孩子吃苦受罪,而是让他们学会从低刺激的日常中,获得延迟满足的力量。
如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所说:
“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刺激的强度,而来自专注与自控。
文章来源于育儿爸爸说,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新手路上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

帖子6

积分43

图文推荐

  • 澳门必买清单:本地人推荐の特色手信!

    澳门必买清单:本地人推荐の特色手信,整理了一波

  • 9款农家特产大赏!长白山猴头菇等超绝!

    你有没有试过在城市里忙碌了一周,周末就想窝在家

  • 春季摆摊必看2种爆火小吃配方,错过拍大腿

    一、炸蘑菇配方 商用技术配方: 一、裹粉制作材料

  • 珠海·接霞庄

    珠海随手拍——接霞庄。珠海城中同样有我们喜欢众

  • 你的蜂蜜来自这里,白色花序似白花紫藤

    天津到处都是刺槐树。 刚到天津,从地铁站出来,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