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特色糕点] 中式糕点百科:这些中式糕点,藏着中国人的甜蜜记忆

昨天 15:57 7 0

[复制链接]
你是我此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昨天 15:57 |阅读模式

你是我此生 未绑定微信 楼主

昨天 15:57

朋友,你可曾在某个清晨路过老胡同,闻见那股混着芝麻酱和桂花的甜香?或是在春节前的市集上,看见老师傅把面团揉成鲤鱼形状,撒上金箔?中式糕点这东西,就像藏在时光里的甜蜜密码,每一块都裹着故事。从北京胡同里的糖火烧到江南水乡的定胜糕,从广式早茶的虾饺到云南街头的鲜花饼,咱们老祖宗琢磨了几千年的点心,藏着数不清的讲究和温情。今天咱就搬个小板凳,边吃边聊,把这中式糕点的门道好好唠唠。
5c8e02910520487dc802ed75dfb98a33.png


一、千年点心史:从鼎食钟鸣到市井烟火

(一)商周:青铜鼎里的米糕雏形

你知道吗?咱老祖宗吃糕点的历史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里就有"糗饵粉粢"的记载,说白了就是把米磨成粉,蒸成糕饼,那可是最早的"中式糕点"。那时候糕点可不是随便吃的,大多摆在青铜鼎里当祭祀贡品,带着点庄重的仪式感。《周礼》里记载的"羞笾之实,糗饵粉粢",说的就是用米粉做的糕,上面可能还撒着坚果碎,跟现在的重阳糕有点像呢。

(二)唐宋:长安城里的糕点铺子

到了唐朝,糕点才从祭坛走进市井。长安的东市西市开了不少"胡饼店",白居易写过"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说的就是撒满芝麻的烤饼,跟现在的芝麻火烧差不多。宋朝更热闹,《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有"糖糕、蜜糕、栗糕、麦糕",夜市上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卖"重阳糕",上面插着小旗,撒着栗子丁,跟现在的重阳糕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三)明清:糕点江湖的派系之争

明朝开始,糕点真正分出了派系。北方的宫廷点心讲究"重油、轻糖、酥松",像京八件这种方方正正的点心,每一块都刻着"福、禄、寿、喜";南方的苏式糕点则走"细腻、甜糯"路线,苏式月饼的酥皮能有几十层,咬一口掉一袖子渣。清朝时广式糕点借着通商口岸的便利,把糖渍水果、椰丝等南洋食材揉进点心里,才有了现在早茶桌上的叉烧包、虾饺这些经典。
0ba473843b1b9d274428574d75d75c58.png
二、南北糕点地图:一方水土养一方甜

(一)京派:宫廷里的规矩与讲究

1. 京八件:皇家点心的吉祥密码

老北京人说的"京八件",可不是随便八块点心。讲究的是"福、禄、寿、喜"四种形状,每种形状又分两种口味,枣泥、山楂、椒盐、玫瑰,样样俱全。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稻香村,纸包里的印子饼上刻着"寿"字,奶奶总说吃了能长寿。现在想想,那层层酥皮里裹的不只是馅,还有老辈人的心意。

2. 豌豆黄:夏日里的宫廷凉甜

夏天最馋的就是北海公园的豌豆黄。老做法要选张家口的白豌豆,泡足一夜,去皮磨成泥,加冰糖蒸到凝固,切成小方块,表面还带着天然的裂纹。入口即化,带着豌豆的清香,慈禧太后夏天就好这口,现在咱老百姓也能在胡同里的老店买到,配壶茉莉花茶,舒坦!

3. 糖火烧:胡同里的麻酱香气

牛街的糖火烧得趁热吃。芝麻酱和红糖揉进面团,卷成卷再烤,外皮脆得掉渣,内里层层叠叠全是麻酱香。小时候放学路过糕点铺,看师傅把面团摔在案板上,"啪"一声,香气就飘出来了,揣着五毛钱买一块,边走边吃,嘴角沾着糖渣,那叫一个香。

(二)苏派:江南水乡的糯甜时光

1. 定胜糕:考试前的幸运密码

苏州人考试前必吃定胜糕。红曲米染成的粉色糕体,中间裹着豆沙馅,形状像个小枕头。传说南宋时岳飞出征,老百姓用这种糕点劳军,糕面印着"定胜"二字,后来就成了"金榜题名"的象征。现在苏州的老街坊还会给高考的孩子准备,温热的时候咬一口,糯米的软糯和豆沙的甜,带着点艾草的清香。

2. 梅花糕:街头的铜炉烟火

无锡的梅花糕得用特制的铜炉烤。炉子里放上小铜模,倒入米粉浆,撒上红豆沙、小元宵、葡萄干,烤到表面金黄,插根小竹签拎起来,像朵绽开的梅花。记得大学时校门口有个老爷爷卖梅花糕,每次都要排队,拿到手烫得直吹气,甜滋滋的糖浆顺着糕体往下淌,冬天吃一口,浑身都暖了。

3. 青团:春天里的艾草味道

清明前后最盼着吃青团。苏州的青团用新鲜艾草汁和糯米粉揉成皮,裹着细腻的豆沙或咸蛋黄。好的青团皮子得是青绿色,咬下去不粘牙,艾草香混着糯米香。现在还有创新的肉松青团、芝士青团,但最爱的还是传统的豆沙馅,甜而不腻,带着春天的气息。

(三)广派:早茶桌上的包容创新

1. 虾饺:透明皮里的鲜虾弹跳

广州陶陶居的虾饺得用"澄面皮"。澄面加淀粉烫熟,揉成透明的皮,包上整只鲜虾和猪肉馅,蒸出来像半透明的小灯笼。咬开皮子,虾仁Q弹,汤汁鲜美,早茶桌上一笼虾饺,配壶普洱,就是老广的日常。现在还有用菠菜汁、胡萝卜汁做的彩色虾饺,好看又好吃。

2. 叉烧包:褶皱里的甜咸哲学

广式叉烧包的面皮得是"开口笑",顶部微微裂开,露出红棕色的叉烧馅。好的叉烧包面皮松软,带着发酵的微酸,内馅是肥瘦相间的叉烧肉,甜中带咸。记得第一次去广州,早茶师傅说正宗叉烧包要"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不露馅",现在想想,一块点心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3. 萝卜糕:腊味与萝卜的缠绵

广东人过年必吃萝卜糕。白萝卜擦成丝,加上腊肠、虾米、香菇,蒸成糕后切片煎至金黄。小时候看奶奶做萝卜糕,厨房里飘着腊味和萝卜的香气,煎好的萝卜糕外焦里嫩,蘸点浙醋,年味就出来了。现在茶楼里的萝卜糕还会加XO酱,传统味里透着创新。

(四)闽派:海洋与山林的味道融合

1. 麻粩:闽南人的婚嫁甜蜜

福建的麻粩得用糯米炸成空心球,裹上麦芽糖和芝麻。小时候参加闽南朋友的婚礼,喜糖盒里总少不了麻粩,外面的芝麻香,里面的糯米球酥脆,咬一口能拉出丝来。闽南人说"麻粩酥,嫁好婿",这甜甜的点心,藏着对新人的祝福。

2. 绿豆椪:台湾海峡的古早味

台湾的绿豆椪其实是福建传过去的。油皮包裹着油酥,擀成饼皮后包上绿豆沙和卤肉,烤至金黄。记得在厦门吃的绿豆椪,外皮层层酥松,内馅的绿豆沙细腻,夹着小块卤肉,甜咸交织,配杯乌龙茶,就是闽南人下午茶的标配。

(五)滇派:彩云之南的鲜花盛宴

1. 鲜花饼:玫瑰花瓣的甜蜜拥抱

昆明的鲜花饼得用当天摘下的玫瑰花瓣。花瓣拌上蜂蜜、白糖,包进油酥皮里烤,出炉时香气能飘三条街。第一次在昆明老街买鲜花饼,热乎乎的饼皮一碰就掉渣,玫瑰馅带着露水的清甜,一点不腻。现在云南的花农还会把食用玫瑰做成各种糕点,菊花饼、茉莉花饼,把整个春天都吃进嘴里。

2. 云腿月饼:咸甜交织的奇妙邂逅

滇式月饼最绝的是云腿月饼。宣威火腿切成小丁,拌上蜂蜜、猪油、白糖,包进酥皮里烤。咬开一口,咸香的火腿和甜糯的馅料在嘴里碰撞,这种奇妙的组合只有云南人能想出来。中秋时云南人家家户户做云腿月饼,猪油的香气混着火腿的咸鲜,是别的地方尝不到的滋味。
964eba8dc1152499ee3cd4793634180d.png
三、糕点里的乾坤:面粉与时间的魔法

(一)四大金刚原料:各有各的脾气

1. 面粉:南米北面的讲究

北方糕点多用小麦粉,像京八件的酥皮要用低筋面粉,才能层层起酥;南方糕点常用糯米粉,比如青团、定胜糕,糯米粉加水揉成的面团才有那股糯劲儿。云南的鲜花饼用的是中筋面粉,既能包住鲜花馅,又不会抢了花香。

2. 糖:从麦芽糖到冰糖的演变

老祖宗最早用麦芽糖,现在的糕点师傅会按口味选糖。苏式糕点多用绵白糖,细腻易融;广式糕点常用冰糖,能调出清爽的甜味;云南的鲜花饼用蜂蜜,能突出花香。糖不仅是甜味剂,更是糕点的"骨架",能让面团更有韧性。

3. 油脂:猪油、黄油、植物油的选择

传统中式糕点多用猪油,比如苏式月饼的酥皮,必须用猪板油才能起酥;广式糕点常用黄油,增加奶香味;现在也有健康版用植物油,但老辈人说,猪油的香是植物油比不了的。记得奶奶做糖火烧,一定要用猪板油和芝麻酱拌馅,那香味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4. 水:水质影响口感

讲究的糕点师傅连水都有讲究。北京的豌豆黄要用玉泉山的泉水,蒸出来的豌豆泥才够细腻;苏州的青团用太湖边的井水,和出的糯米粉更有韧性。虽然现在多用自来水,但水质对糕点的影响,老辈人可是门清。

(二)制作工艺:手艺人的指尖功夫

1. 起酥:千锤百炼的层次感

苏式月饼的酥皮得"开酥"。油酥和水油皮层层叠叠,少则16层,多则32层,擀开卷起再擀开,像折纸一样。好的酥皮烤出来一碰就掉渣,每层都薄如蝉翼。记得看师傅做苏式月饼,面团在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就成了千层酥皮,这手艺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

2. 发酵:时间赋予的灵魂

广式叉烧包的面皮要用"老面"发酵。老面就是上次发酵留下的面团,里面有天然酵母,发酵出来的面皮带着微酸,比干酵母更有风味。北京的糖火烧不用发酵,靠的是芝麻酱和面团的融合,烤出来外脆里软,这都是手艺人琢磨出来的门道。

3. 烘烤:火候里的学问

京八件用烤炉"焖烤",先高温定型,再低温慢烤,让热量渗透进去;广式月饼用糖浆"扫面",烤出来色泽金黄;云南的鲜花饼要"明火烤",让外皮迅速酥脆,锁住鲜花的水分。不同的糕点有不同的烤法,差一分钟火候都不行。

(三)工具: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1. 木质模具:刻着吉祥的印记

苏式月饼的木质模具有花纹,刻着"福禄寿喜";北方的巧果模子刻着鱼、桃等形状;云南的月饼模子甚至刻着花瓣图案。这些模具多是枣木或梨木做的,用得越久,木纹里越香。

2. 铜炉:梅花糕的专属装备

无锡的梅花糕得用特制的铜炉,炉上有50个小铜模,像花瓣一样排列。铜导热均匀,能让梅花糕受热一致,表面金黄酥脆,这可是机器代替不了的老手艺。

3. 竹蒸笼:蒸汽里的温柔

广式虾饺要用竹蒸笼蒸,竹子的清香能渗入点心,还不会让蒸汽水滴在皮上。蒸虾饺的时间精确到秒,多一秒皮就烂,少一秒馅就生,全靠师傅看蒸汽的火候。

四、糕点里的中国:一块点心的文化密码

(一)节庆里的糕点仪式

1. 春节:年糕里的年年高升

北方人蒸年糕,用糯米粉加红枣,蒸成塔状,寓意"年年高升";南方人做汤圆,芝麻花生馅包进糯米皮,象征"团团圆圆"。小时候帮奶奶揉年糕面团,手上沾着糯米粉,看奶奶在年糕上按红枣,那场景现在还记得。

2. 中秋:月饼里的故乡明月

广式月饼的莲蓉蛋黄、苏式月饼的鲜肉馅、滇式月饼的云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中秋味道。记得在苏州,中秋前糕点铺会摆出"迷你月饼",巴掌大小,各种口味都有,一家人分着吃,边吃边看月亮,这就是团圆。

3. 重阳:糕里的长寿祝福

重阳糕要插小旗,撒栗子丁,有的还要加核桃。《岁时记》里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馈送,上插旗花,谓之重阳糕"。现在的重阳糕多了水果丁,不变的是那份对老人的祝福。

(二)人生大事的糕点印记

1. 诞生:红鸡蛋配喜饼

小孩出生要送"红喜蛋"和喜饼。北方的喜饼是芝麻饼,南方的喜饼是苏式月饼,上面印着"喜"字。记得表姐生孩子,送来的喜饼装在红盒子里,饼皮上的芝麻烤得香香的,带着人情味。

2. 婚嫁:龙凤饼里的姻缘

传统婚礼要送"龙凤饼",男方送给女方的饼上印龙,女方回赠的印凤。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习俗,只不过龙凤饼换成了更精致的喜饼礼盒,但那份对婚姻的祝福没变。

3. 寿宴:寿桃包里的长寿

给老人祝寿要做"寿桃包",用面粉捏成桃子形状,染上红色,里面包着豆沙馅。好的寿桃包要"形似蟠桃,皮软馅甜",老人看着就高兴,吃一口甜在心里。

(三)诗词里的糕点情

1. 苏轼:老饕的糕点笔记

苏东坡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说的就是月饼;他还在惠州吃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就是枇杷,当时的糕点师傅会把枇杷做成蜜饯夹在糕里,看来大吃货苏东坡也是个糕点爱好者。

2. 陆游:糕点里的乡愁

陆游在《岁暮》里写"岁暮难禁日月催,调糜煮饼耐君开",这里的"煮饼"可能就是北方的糕饼;他还写过"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笼饼可能是蒸糕,透着浓浓的乡愁。

3. 纳兰性德:宫廷糕点的清冷

纳兰性德是满人,写过"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是夜深天似水。惆怅是,分明照、画屏斜倚。"这里的"浓香腻"可能指的是宫廷里的奶皮酥之类的糕点,带着贵胄之家的清冷感。
0b97db9f984f85c5ad398f82623edc3f.png
五、老味道新吃法:传统糕点的时髦变身

(一)跨界混搭:当传统遇见潮流

1. 小龙虾月饼:苏式酥皮的叛逆

苏州的松鹤楼出过小龙虾月饼,苏式酥皮包着麻辣小龙虾馅,烤出来酥皮掉渣,内馅辣得过瘾。刚开始觉得奇怪,尝了一口居然停不下来,传统酥皮和现代口味的碰撞,有意思。

2. 脏脏桂花糕:网红与传统的结合

成都的网红店把桂花糕做成"脏脏版",上面淋满巧克力酱和可可粉,撒上桂花碎。咬一口,糯米的软糯、桂花的清香、巧克力的浓郁混在一起,传统的桂花糕一下变得时髦起来。

3. 奶茶味月饼:广式月饼的年轻化

广州的老字号推出过珍珠奶茶味月饼,广式饼皮包着奶茶酱和珍珠,切开还能看到"珍珠"。年轻人喜欢得不得了,边喝奶茶边吃月饼,这搭配够新潮。

(二)健康改良:低糖低脂的新选择

1. 魔芋粉糕点:糖尿病人的福音

现在有用魔芋粉代替部分糯米粉的糕点,比如魔芋青团,热量低,口感却和传统青团差不多。还有用代糖做的绿豆糕,甜度降低,老人和糖尿病人也能吃。

2. 空气炸锅版糕点:少油更健康

传统糕点多用油炸或多油烘烤,现在有人用空气炸锅做糖糕,少放油也能外脆里软;还有烤版的麻花,少油更健康,适合想解馋又怕胖的朋友。

3. 全麦面粉糕点:粗纤维更营养

北京的老字号推出过全麦京八件,用全麦面粉代替部分低筋面粉,保留了酥松的口感,又增加了粗纤维。搭配无糖豆浆,就是健康的早餐选择。

(三)DIY乐趣:在家复刻老味道

1. 简易版绿豆糕:零失败配方

在家做绿豆糕其实不难,绿豆泡发去皮,蒸烂后压成泥,加少量黄油和糖炒干,放进模具压成型就行。记得第一次做绿豆糕,虽然形状不好看,但吃到自己做的点心,成就感满满。

2. 烤箱版苏式月饼:层层起酥的秘密

自己在家做苏式月饼,关键是开酥。水油皮和油酥的比例要对,反复折叠擀开,放进冰箱冷藏再操作。虽然费时间,但烤出来层层起酥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

3. 蒸锅版年糕:年味自己动手

过年在家蒸年糕,糯米粉加水和红糖,倒进模具蒸一小时,放凉后切片煎着吃。记得去年春节在家蒸年糕,满屋子都是红糖和糯米的香气,比买的更有年味。

六、吃糕小贴士:甜而不腻的学问

(一)搭配茶饮:解腻又养生

1. 京派糕点配花茶

北京的豌豆黄、驴打滚偏甜,配一杯茉莉花茶,花香能解腻;糖火烧麻酱味重,配壶高末(老北京的碎花茶),茶香中和麻酱的厚重,舒服。

2. 苏派糕点配绿茶

苏州的定胜糕、青团甜糯,配一杯碧螺春,绿茶的清爽能平衡甜味;梅花糕甜中带咸,配茉莉绿茶,口感更丰富。

3. 广派糕点配普洱

广式叉烧包、虾饺偏油,配陈年普洱,茶汤的醇厚能解油;萝卜糕煎过之后更香,配生普,刮油又提神。

(二)时令吃糕:顺应节气的智慧

1. 春吃青团夏吃瓜糕

清明前后吃青团,用艾草的清香驱散春困;夏天吃冬瓜糕,冬瓜的清爽能解暑,老祖宗的"不时不食"真是智慧。

2. 秋吃桂花冬吃年糕

秋天桂花盛开,吃桂花糕、糖桂花芋艿;冬天吃年糕,糯米的温热能暖身,都是顺应季节的吃法。

(三)适量品尝:甜蜜也要克制

1. 控制食用量

中式糕点含糖含油较高,每次吃1-2块就好。比如京八件一块约30克,热量约120大卡,相当于小半碗米饭,记得适量。

2. 搭配蛋白质

吃糕点时配杯牛奶或豆浆,蛋白质能延缓糖分吸收。比如吃月饼时喝杯豆浆,比单吃更健康。

3. 选择低糖款

现在很多老字号推出低糖版糕点,比如低糖绿豆糕、减糖月饼,适合怕胖或血糖高的朋友。

七、尾声:一块糕点的时光印记

朋友,唠了这么多中式糕点的事儿,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某块难忘的点心?也许是奶奶藏在抽屉里的桃酥,也许是学校门口五毛钱的糖糕,也许是旅行时偶然尝到的异乡味道。这些糕点就像时光的碎片,拼出我们的生活图景。

现在虽然西点流行,但中式糕点的魅力从未褪色。那层层起酥的耐心,那应季而食的智慧,那藏在花纹里的祝福,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甜蜜遗产。下次路过老糕点铺,不妨买块热气腾腾的点心,咬一口,尝尝这穿越千年的滋味。

对了,你最爱吃哪种中式糕点?有没有什么和糕点有关的童年故事?咱们下次再接着唠,边吃边聊,让这甜蜜的味道,再多飘一会儿。


摘自美食吃喝玩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高级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24

帖子124

积分817

图文推荐

  • 中式糕点百科:这些中式糕点,藏着中国人的

    朋友,你可曾在某个清晨路过老胡同,闻见那股混着

  • 男女老幼哪些饮料好?各人群饮品选购指南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喝的那些事儿~ 现在

  • 湖南正宗擂辣椒荷包蛋的做法,香辣过瘾,开

    大家好呀!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道光是想想就能让人

  • 高温多吃这道菜!消暑下火,我家一周吃三次

    如果说这盛夏的热门食材是什么?那必然有绿豆,上

  • 沙漠里长出甜瓜瓜!18°蜜甜的民勤沙漠蜜瓜

    沙漠里还能长瓜?被称之为“沙漠中的金色奇迹”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