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孩子犯错有“七不责”,中医告诉你为什么

2024-12-8 17:34:25 12517 0

[复制链接]
纯天然绿色学渣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12-8 17:34:25 |阅读模式

纯天然绿色学渣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12-8 17:34:25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犯错的情况,那此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今天,带大家从中医角度为您解读育儿“七不责”

育儿“七不责”出自明代思想家吕坤的《呻吟语》:“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七不责”是中国古代育儿的智慧体现,其与中医脏腑情志理论也紧密相关。

对众不责

在公共场合不要责备孩子,应时刻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公开责备会使孩子心情压抑、气机郁滞,产生自卑心理。当众责备,更会使这种不良影响加倍,甚至导致自闭,畏惧怕人,不能正常交流。


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孩子就如春天的树木,一定要舒畅、条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被当众责备、辱骂、歧视,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肝气郁结,升发障碍,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使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影响身高发育,甚至会患上一种叫做“精神剥夺性矮小”的疾病。


962f3291d609a41ed6c581e7e40213c3.jpeg

肝主疏泄而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若是长期肝气郁滞,孩子心智也难以健全。还有些七八岁的孩子患偏头痛,一问之下,发现是压力过大导致的。肝气郁滞还会横克脾土,影响脾胃吸收水谷精微。


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要讲方式方法,尽量避免当众责罚。“扬善于公堂,归过于暗室”这句话值得借鉴。


愧悔不责

当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千万不要再继续责备。孩子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如果继续责备批评,会使孩子羞愧过度,思虑过重,从而使“后天之本”脾脏受损。

391a35528e81076b7464e2d3becf79b9.jpeg

《黄帝内经》指出“脾在志为思”,久思则伤脾。脾主运化,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的功能正常,则肌肉丰健,四肢有力。反之则气血生化无源,营养不良,身体瘦弱,严重者还会面色萎黄无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

暮夜不责

在晚上睡觉前不宜责备孩子。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吓而神乱不已。


00905f71d12cdb970afffc0949b0b578.jpeg

暮夜责骂,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心情上床睡觉,很容易心神散乱,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或噩梦连连、夜啼夜惊,甚至会造成长期的顽固性失眠。


睡觉对孩子大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睡眠不足,会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影响智力发育。


正饮食不责

4ecf9b261853af580613ade051ae3616.jpeg

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古人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吃饭时责备孩子,容易使胃的功能受损,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胃胀、纳差、胃痛、嗳腐食臭等症状,还会使孩子产生厌恶饮食的心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正欢庆不责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孩子正高兴时,全身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忽然被责备,仿佛身上突然浇了一盆冷水,很容易经脉郁滞,真的会伤到孩子的“心”。


b66156a98adad22352493a7dff12d988.jpeg

心藏神,主神志。心的生理功能正常,精神振奋、意识清楚、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心脉被伤,会导致心悸心慌,胆小易惊,失眠,神志不定。


正悲忧不责

孩子已经够悲伤了,还去责备他,无异于伤口撒盐。中医认为肺“在志为悲”。若悲伤太过,则易伤肺。《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忧愁,可令人对生活缺乏激情,缺乏斗志等等。


5245c3a2b1c0f9d4af64739d185efa92.jpeg

长期悲伤会使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复感冒,杂病丛生。《素问·痿论》也说:“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孩子悲伤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开导,尽快帮助孩子走出悲伤情绪,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疾病不责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饱受疾病摧残,不论因为何事,此时若再对孩子进行责备,无异于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对孩子身心伤害性极大。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在生病的时候正气虚弱,抵抗力差,这个时候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照顾,要多多给予孩子温暖与安慰。


2f731ef90080f507c0a2450d9a8528e9.jpeg

所谓“养病”,不仅仅身体要得到照顾,心情亦要愉快,才能身心得养。否则,不止使孩子心里难受,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疾病迁延不愈。■


文章来源于广东中医药。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新手路上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

帖子5

积分37

图文推荐

  • 如何选择朋友才能实现共同成长?这份交友指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与

  • 珠海十大特色小吃

    珠海,作为广东省的一个滨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鲜

  • 过年必须带回家的几个贵州土特产!地道又好

    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特产,那

  • 9款地方特产集结,每一款都是味蕾的极致享

    你是否还在为节日送礼愁眉不展 每次打开购物车都

  • 广东珠海最有名的8大特色美食

    坐落在珠江口西岸珠海,与澳门仅一江之隔。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