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日本第二大回转寿司”的连锁品牌KURA寿司,于上海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开出中国大陆首店。
当时店内人头攒动,凭借KURA寿司原本的名气加上完全复制日本门店的陈设以及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顾客排队等候,场面火爆非凡。
随后,KURA寿司在上海继续开出了美罗城店和金桥店。彼时,KURA寿司信心满满,计划要在2033年前在中国大陆开设100家门店。
谁曾想短短两年后KURA寿司就风光不再,首店已在6月30日黯然关闭。并且此前亚洲藏寿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拟逐步结束上海所有门店营运。
由于KURA寿司自2023年在上海开出3家门店后,便再无扩张动作。上述公告也意味着KURA寿司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要知道作为日本知名连锁寿司品牌,KURA寿司在全球共有门店689家(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为何在内地的发展就如此艰难?
水土不服,折戟沉沙
面对这一局面,KURA寿司官方将失败归因于“在同行业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未能提升知名度”。确实,这点在社交平台也有许多消费者提到“不做宣传”、“不做口碑维护”。
还有消费者表示,KURA寿司的联名其实在同品类中是最有意思的,在日本经常会联名大ip来吸引消费者为了特典去用餐,遗憾的是在进入内地后,这一模式并没有怎么得到延续。由此可见,由于运营的原因,使KURA寿司减少了大量曝光度。
不过这些也不是导致KURA寿司退场的全部原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KURA寿司在初期开业之时人气旺盛,但那时它的性价比和产品质量就已经遭到了消费者的不理解。
在价格上,上海首店开业时一盘寿司的售价是240日元(约12人民币),而日本一盘寿司的售价为115日元,差价达两倍多。
定价备受争议的同时,部分消费者认为食材的新鲜度一般、口味长期都是基础款且没有创新,和竞品相比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当品质不足以支撑定价时,受到消费者的质疑也是在所难免。许是察觉到了这些,后续KURA寿司通过推出降价促销活动试图挽救经营,但显然效果并不理想。
据亚洲藏寿司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大陆市场业绩逐年亏损,进军大陆市场的两年间,KURA寿司累计亏损约8190万元。
不是消费者不买账, 市场一直在
与KURA寿司的惨淡退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
首当其冲的就是“排队6小时,取号2000桌”的寿司郎。2021年在广东开设内地首家门店后,目前门店已超70家。
据其母公司5月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海外市场(包括中国)利润达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还有滨寿司,不仅稳步拓店,而且新开的店也能有漂亮的数据。据了解,2024年其北京首店开业首月销售额就达400万元左右。
与KURA寿司相比,它们聚焦于高性价比定位,产品线较为丰富。还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不同于KURA完全复制日本模式的做法,进行本土化创新。
除此之外,在网络上这两者的讨论度也较高,其吃法、玩法和测评都有不错的关注度。
总结
可见,尊重消费者、理解本土需求、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才是外来品牌立足国内市场的根本之道。
话又说回来,暂时的退出并不是终点,近几年退出内地市场又重新归来的餐饮品牌也是有的。
有了这次的经验,KURA寿司如果未来有机会回归,它或许能以更适应市场的方式再出发。
摘自东方美食全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