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品交易、房屋买卖、借贷租赁、企业合作等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都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流程一定存在,那就是签合同。无论事情大小,都不能忽视或者盲目签订合同,不然后续带来的麻烦事将会更加难以解决。近日,迎新街派出所就接到一名女士报警称,自己因为签合同时的一时疏忽造成了大麻烦。 现场,报警人告诉民警自己是在几天前购买二手车时,被二手车商家介绍到这家名为德易的借贷公司办理的贷款手续。在签完贷款合同后,和朋友一打听,这才知道自己办理的贷款好像有些问题。 报警人表示,自己在办理贷款手续前与那名工作人员说好了按照5厘的利息进行办理,可现在经过核算,却发现利息变成了8厘,自己要为此多偿还一万八千元的利息,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报警人便来到这家德易借贷公司进行确认。 据报警人讲,这名工作人员在给自己办理贷款时就清楚为自己计算好了还贷细节,可如今却又在电话中声称他并不会计算贷款明细。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现场,由于当时为报警人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临时有事不在场,无法为此作出解释。所以几天后,报警人又再次来到德易借贷公司,向对方讨要说法,可没想到的是这次的结果却令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经过那名工作人员的解释,报警人得知原来自己当初所签署的并不是贷款合同,而是一份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合同,也就是说,报警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和对方签订贷款合同,而是以“以租代购”的方式购买了这辆二手汽车。 对此,当时为报警人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表示,双方始终都是在相互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的租赁合同,甚至报警人还为此录制了视频表示自愿签订租赁合同。贷款合同成了租赁合同,报警人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连合同性质都没看清楚,就直接签订了合同,报警人这样的行为未免也是有些太过疏忽了。幸好,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会向自己的上级部门申请,尝试为报警人解决问题,而报警人也同意了这一解决办法。 在快节奏的商业与生活中,签订合同已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每一份合同的背后都承载着法律的力量与约束。因此,在欣然落笔之前,请先务必警醒自己:看好相关法律规定,是保护自身权益、确保合同有效性的关键一步。忽视这一环节,可能埋下隐患,导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与经济损失。让我们在每一次合同签订时,都保持一份谨慎,让法律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文章来源于 并州之剑龙城110,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