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正是这句话,让无数家长着急得寝食难安。其实
成长方向比起跑线更重要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我们平时更关注孩子喜欢什么学科,学得怎么样,却不那么在意他喜欢哪一种运动;也许我们平时更关注孩子学业上的错误,却不那么在意品行上的偏差。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比学业成长更重要。 ● 是清晨走下汽车能跟父母道别,满怀谢意地说再见; ● 是能体悟到父母辛苦,能贴心地说一声“辛苦了”; ● 是能感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即使被批评了也从不怨恨; ● 是不冒犯别人,也不委屈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我们是要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家长,要学会思考,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不是比谁家的孩子学得早、学得快、学得多的时代,而是要比谁家的孩子学得久、学得深、学得好。前进的路上,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方向,比起去抢起跑线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瞄准孩子成长的方向。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几条小鱼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只好把它们养在院子中的池塘里,没过多久,这些鱼竟然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孩子没有选择权,也就没有了思考。慢慢地,孩子就会丧失创新思维,也不敢有太多尝试。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却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棍棒出孝子”在很多家长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带来的是孩子小时候的哭声,长大后的倔强。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他的选择、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也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的作用,但是父母永远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者可以去做愿意的事情,我们就做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因为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的习惯,是被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培养出来的。而且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更加容易让人拥有好的心态,从而走向成功。 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他会受用一生的。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和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家长的普遍心态是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事实证明,人生不是短跑比赛,是一场马拉松,比起跑线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 文章来源于三余读书,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