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痛、分娩痛,宝宝终于呱呱坠地了,产后痛又要开始了。
难道做妈妈的过程中,疼痛真的不能摆脱吗?只要掌握了这10个方略,便可帮助产妇坐一个无痛月子哦。
疼痛1:伤口痛
生产伤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顺产宝妈可能会经历的会阴侧切疼痛;另一种就是剖宫产宝妈的伤口痛。
应对方略
会阴伤口痛
►保持会阴部卫生,每天两次清洗,避免性生活,必要时应用一些止痛药物或局部用药。
►注意伤口感染的发生,局部组织红肿热痛,伤口周围硬结明显,此时就应该去医院就诊了;
►小便时,尿液会导致刺痛,可以在小便时用冲洗器喷温水或者温水坐浴,擦干后涂上碘伏,可以帮助缓解刺痛和疼痛
剖宫产伤口痛
剖宫产宝妈注意不要搬举重物,在咳嗽、大笑或活动时,用手或枕头抵住伤口,洗澡时刀口处做好防水处理
疼痛2:腹痛
产后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喂母乳时疼痛更明显。
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应对方略
►如果痛感轻微,不必理会,顺其自然就好 ►痛感明显者可轻轻按摩小腹或用热水袋热敷 ►痛感较重甚至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在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汤,有助于减轻疼痛
疼痛3:产后腰痛
产后腰痛出现的频率都是极高的,甚至被冠以“月子病”的头衔。
应对方略
►坚持母乳喂养的宝妈,身体内钙流失极大,日常注意补钙,平日里还要注意营养均衡
►循序渐进的锻炼起来,产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做一些仰卧起坐和抬腿动作等,可以加强腹肌和腰肌力量
►在背上放一个加热垫,或者洗个热水澡,可以短期缓解背部疼痛
►喂奶姿势调整,尽量减轻腰部负担,并针对疼痛部位按摩放松,帮助缓解压力,并改善由分娩、紧张和肌肉酸痛引起的背部疼痛。
疼痛4:耻骨痛
不少新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感觉耻骨处疼痛,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这是因为胎儿娩出时损伤了耻骨和周围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恢复正常。
应对方略
►采用弹性带固定骨盆,帮助耻骨恢复
►少做上下楼梯或走斜坡路的活动
►走路时放慢速度,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加重耻骨损伤
►如果是耻骨分离导致的疼痛,可以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
疼痛5:尾骨痛
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痛感会加重。
主要见于产妇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时将尾骨及肌肉挤伤。一般在分娩后一两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方略
►疼痛处热敷
►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
疼痛6:乳房胀痛
应对方略
►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同时确保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乳姿势
►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帮助乳腺通畅
►奶水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吸出,也可用手挤,待乳汁排出后就轻松了
►产后乳房胀痛的宝妈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待症状好转后,可以在喂奶之前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乳汁分泌。
疼痛7:手腕痛
由于孕产期体内荷尔蒙变化,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加上抱宝宝的姿势不当、时间太久,造成手腕肌腱劳伤,医学称为“腕管综合症”,俗称“妈妈腕”。
应对方略
►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将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支撑
►坚持锻炼,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
►注意保暖,尽量不接触凉水。
疼痛8:足跟痛
产后足跟痛,中医学归咎于产后肾虚,加上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攻略
►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
►穿凉鞋或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夏季可以酌情处理
►采用以补肾为主的食疗和理疗,积极调养
疼痛9:便秘及痔疮疼痛
应对策略
►产后新妈咪应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及早下地活动,出现便秘可咨询医生是否使用大便软化剂
►排便时用干净的垫子或毛巾覆盖施压,可以减轻压力,缓解排便时的不适,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侧切撕裂伤
►小便或排便时可以用冲洗器喷温水,每次解完大小便后,一定要清洁会阴部,保持干净和干操
►每天喝9杯水(2.2升)来保持水分,哺乳妈妈需要补充的水分更多
疼痛10:膀胱痛
多见于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产妇。另外,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发生了细菌感染,引起膀胱发炎,也可诱发疼痛。
应对方略
►导尿或进行排尿训练,及时排空膀胱,如果发生尿潴留,要尽早进行治疗
►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为了减轻排尿时的疼痛不适,可以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诱导排尿,或者热敷下腹部,抚摸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
产后这些身体疼痛不要忽视,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来源于月嫂智慧,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