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我叫“中国砚都”,这是我的文化名片!

2023-11-29 09:46:08 20675 0

[复制链接]
最爱小羊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3-11-29 09:46:08 |阅读模式

最爱小羊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3-11-29 09:46:08

藏于深山之下,
与溪流共生,
千年一脉端石路,
孕育出肇庆源远流长的端砚文化。

f7ece5c18c52ca14988876ff63f86dbd.gif
△西江日报 李念龙 摄制

2004年9月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中国砚都——肇庆”金色牌匾郑重授予肇庆。至今,这块“金字招牌”已陪伴肇庆走过二十年,其间,肇庆先后于2009年、2013年和2018年三次顺利通过复评。

多年辛勤耕耘,
肇庆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创新,持续深化端砚文化研究,
扩大端砚文化阵地,
推动端砚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

3e867bc5d3ebd8129c2c64af9ba40c72.gif

“中国砚都”也成为肇庆市
乃至广东省对外交流的
一张独特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名片,
为粤港澳大湾区
注入了千年文化底蕴。

集聚发展
端砚与文旅相融迸发活力

四大名砚,端砚居首。自唐代起端砚便名扬文坛,“呵气成墨,滑如肌肤”是端砚有别于他砚的绝顶品质。1300多年前就以砚为耕的白石村,也浮现在人们的视野。
c9dfe0435c965d72fc7656449944053e.jpeg
△梁亮 摄

如今,以白石村为依托的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设有端砚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
文房四宝街区、交易中心、鉴定中心、
大师工作室、旅游商业区等板块,
商务区已有超过250家商户入驻,
文商旅业态不断丰富。

1e1157b20421f1dd80e3c21606d132da.jpeg
△图源 肇庆西江网
此外,肇庆还逐步形成以
“砚坑—砚村—砚岛”为载体,
集生产、展示、科普、鉴定、拍卖、
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聚区。

fc62a26a96e32df2a6ba884ed3f6a00d.png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这是肇庆坚持产业集聚、积极推动端砚业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肇庆不断擦亮“中国砚都”特色文化品牌,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创新销售模式,释放传统端砚产业新活力。目前,肇庆市端砚产业上下游环节相关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品覆盖国内并远销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端砚综合产值近40亿元。


4fa0923868397ebf79339285f5f1f4c2.png 端州区白石村通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传承端砚文化。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以端砚为媒,对话笔墨山水,
聆听千年文化。
端砚研学游发展如火如荼。
近年来,肇庆不仅打造集
“雕刻+销售+直播+研学”于一体的
金渡砚艺创意园,
还建设起宋坑主题研学区。

7049887a39389ed098ed4d21e08868cc.png
△图源 高要发布

据统计,肇庆以端砚文化为主线、以研学体验为特色,已初步形成“端砚文化村—砚坑紫云谷—砚洲岛”等4条文旅研学线路,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体验端砚文化。
f06991b7dec9a8d6035e20738929ef01.jpeg
△金渡镇重点打造以“砚艺画廊、预制美食、金龙飞渡”为主题,串联7个社区长16公里的“高要烂柯山砚艺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图源 高要发布


活化传承
端砚文化浸润城市脉络

走进城区,
车辆行驶在砚都大道、紫云大道上;
逛牌坊公园,接连映入眼帘的是
“中国砚都标志物”雕塑、
《端州古韵》浮雕……

2077da2dafc7c694047ab37316c64cd7.gif
△“九龙戏珠”砚。黄咏欣 摄

端砚元素在城市基础设施
与重大活动中随处可见。
↓↓
在11月17日召开的
第四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上,
位于七星岩北门广场的大会纪念标志同步揭牌。
该标志正是用肇庆绿端石雕刻而成的,独特的端砚文化特色
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相融相汇,
不断提升“中国砚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167faf15d981c5b1e2cdb930e89ed90.jpeg
△廖文奕 摄

端砚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端砚技艺,以端砚文化为核心,肇庆举办“中国砚都·湾区新秀”端砚文化嘉年华暨端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与“伍丁宝诞拜师节”等非遗项目结合,将行业纪念仪式打造成群众文化品牌,实现传统非遗文化的融合创新。

与此同时,肇庆一场场大型活动或走进社区、学校,或走进兄弟城市,不断培养广大群众对端砚等非遗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擦亮着岭南文化名片。
e5291335ff17bbd352b7d5b033a72432.jpeg
△在“中国砚都 湾区新秀”端砚文化嘉年华上,端砚匠人展示端砚制作技艺。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卖一块少一块!”
由于砚石资源不可再生,
端砚的发展不拼产量,
更关键之处在于传承与创新。
除了传统工艺品,如今肇庆根据端砚特点,
不断开发端砚文化创意产品,
用“端砚文化IP衍生产品”宣传推广端砚文化,
丰富肇庆文化名片内涵。


其中,肇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及金绣端砚创新工作坊,将端砚和金绣技艺结合,开创出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文化产业新模式。利玛窦制钟坊负责人李宝庆则探索3年,设计创作出“砚钟”,将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肇庆自鸣钟制作技艺与端砚制作技艺相融合,尽显肇庆文化魅力。
d35b1f3dd05dc3a03caa57a99bc2d47d.png
△“砚钟”。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近年来肇庆积极组织端砚企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等展会。据统计,我市获得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国家级金奖的端砚作品数量年均超70件。

其中,端砚博物馆围绕
“古砚、古人、古端州”这一主题,
展出古今端砚、摆件展品近400方(件),
2020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肇庆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
建有大型端砚博物馆、艺术馆。

9ec2a4943f85c8021c6c3591b2f450d2.png
△陈旖旎 摄
目前,肇庆正筹建白端博物馆,
计划2024年初建成开放。
各类工艺美术大师、
制砚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建成
博物馆、艺术馆、大师工作室30多家,
一个个端砚展馆作为砚文化展示阵地,
串珠成线、成面,落到实处,
让砚文化浸润城市脉络。
b0e52eda820cf0f5e3b6e11dcd4618cf.jpeg △黄海敏 摄

薪火相传
脉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把非遗搬进课堂,
让学生体验端砚制作技艺,
学习传统文化精髓,
感受端砚技艺人的工匠精神,
这是端州区黄岗小学特色劳动课的内容。
94a3dcd20bf4fde19f24793f79bcc47b.png △在端州区黄岗小学开设端砚制作课。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近年来,梁思勇、马志东等
一批端砚大师与学生面对面,
讲授端砚制作技艺,
激发学生对非遗技艺的兴趣。

a3fab18e09fbf5182f12d83fa33e98cd.jpeg
△图源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

长久以来,
肇庆高度重视端砚人才队伍的培育工作,
不断推进端砚行业传统师徒传承模式
向正规学校教育转变,
端砚技艺人才培养也日益规范化。

目前,肇庆已在中小学校
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和推广,
编印本土校本教材。
黄岗小学、市第四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
成功创建“肇庆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

f4919252997ecc1cad42222413c7713a.png
△肇庆市第四中学《非遗进校园》

人才梯队培养不限于中小学校,肇庆还推进端砚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为端砚行业培养高素质年轻人才。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出台《肇庆市“人才绿卡”实施办法(试行)》等激励措施,断壮大端砚人才队伍,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
b3dd30a4d868fd907848dbd19781d9bb.gif

a106452f08eadd41e7b194ccc49eac5f.jpeg
△中国砚村白石宏溪端砚厂的师傅对端砚进行雕刻。黄海敏 摄

方寸砚台,刻出文化大产业。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
“中国砚都”肇庆精彩故事仍未完待续。
未来,肇庆加快推动端砚文化事业
和端砚产业繁荣发展,
让“中国砚都”品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夯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底蕴。


文章来源于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金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70

帖子373

积分2026

图文推荐

  • 湖北荆门五大正宗特产:楚风遗味,荆门五珍

    荆门是什么宝藏地方?说实话,来之前我也一脸问号

  • 广东十大奇景:独步全球的自然与人文秘境

    一、丹霞奇观:红石与沙海的地质诗篇 1. 丹霞

  • 都说那桂林山水美,醉美在临桂!

    “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2007年,

  • 在广州,逛流花湖公园99%人都会错过的“流

    在广州,有逛不完的免费公园。 但要论最浪漫的欧

  • 降血糖的5种超级食物!每天吃一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