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老话。现在的年轻人对这话应该还蛮陌生的,尤其是在城里生活的小伙伴,因为这是句农村俗语,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含义。那么这句老话到底有啥说法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早不买猪肉”的由来,因为以前农村的猪大都是农户自己养的,吃的也都是五谷杂粮,不像现在的猪都吃饲料,肉质就没有以前的紧食。
一般农村养的猪长得都比较慢,一头猪要从年头养到年尾才能宰杀,由于成年后的猪力气特别大,一般得要六到七个人一起抓住它,这样才能将其宰杀。不过有些猪的力气太大,然后也非常容易失败。
而以前的农村人都是比较迷信的,要是没能一次将猪杀死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今年事事顺利。 因此,他们为了能一次将猪杀死,一般都不会选择在白天杀猪,而是选择半夜三到四点左右,这时候的猪正好因为疲困,然后没什么力量,宰杀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一次就能成功。
按照以前的农村条件,凌晨三到四点将猪宰杀好后,还需要烫毛、清洗、开膛、分割猪肉等多道工序,这些都比较耗时间,等完全弄好起码也要早上七到八点的,然后还要挑着猪肉走路到售卖点比餐,这么一通折腾下来,真正售卖起码要到11点了。 所以屠夫们清晨卖的猪肉应该不是新鲜宰杀的猪肉,而是前一天卖剩的老肉。不过也有一些人会将新鲜肉和老肉混搭着一起售卖,这样就能将买家糊弄住。 不过买家也不傻,他们买多了也就能发现肉不新鲜了,因为以前的农村都是没有冰箱的。猪肉放上一天,它的感和味道都会不一样,久而久之,人们便总结出了“早不买猪肉”这句老话。
那么“晚不买豆腐”这句老话有什么讲究呢?以前的农村人家做豆腐都特别讲究,由于那时候没有什么高端器械,所以他们做豆腐都要经过多道繁杂的工序,而且少一道工序都不行,不然就不能完整无误的做成豆腐。
一般来说,做豆腐整体耗时比较长,白天的话很多人都忙于农活,而且白天的温度也比较高,豆腐很容易出现变质变味的情况。
所以农村人一般都会选择在凌晨一到两点之间,一般到早上刚好就能制作完成,然后直接拿到街上售卖,这时候刚新鲜出炉的豆腐是最好的。
要是等到晚上再去买的话,都不经过一天的高温,很有可能会出现变质的情况,所以才会有晚不买豆腐的说法。
其实这句话也符合现在,虽然现在有冰箱冷柜,但是一些店铺依旧会出现变质变味的豆腐,因此晚不买豆腐这句话是非常符合现实的。 像“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些俗语,其实都是由古时候人们的经验总结得来的,属于他们智慧的结晶,无论他是否适用于现在,我们应该都尊重和理解。
而且很多农村俗语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它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大家觉得呢?如果您觉得有用,别忘了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你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哦。
文章来源于生活小妙招小技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