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家长发了朋友圈,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还没放假,她就捣鼓着让孩子参加新加坡国际研学冬令营,五天不到花了2w多:
孩子14900元/人,家长同行11600元/人。
这一连串的数字,看得我目瞪口呆。
难怪之前家长圈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孩子的寒假是分三六九等的。”
第二等,是体育鸡娃,参与高端体育运动,比如,帆船、冲浪、冰球;
只有带着孩子亲身体验,站在满是污泥的稻田里,才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食物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
对孩子来说,亲近大自然,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体验不同的人生,往往生活更丰富,观察力更敏锐。
一个孩子要见的世面应该涉及方方面面,是实用的,丰富的,多元化的,也是钱买不来的。
我很喜欢旅游博主房琪。
她出生在黑龙江一个普通家庭,但却拥有一个丰富的童年。
那个时候,她没有很厉害的口才,没有超强的记忆力,成绩也很普通。
但跟别人不同的是,父亲是卖鱼饵的小商贩,所以房琪从小就跟着爸爸出摊。
耳濡目染下,她知道鱼饵是怎么来的、干嘛用的、什么人需要;每天都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听他们讲人生经历和生活的趣事。
不仅如此,房琪还特别喜欢看书。
一到假期,她就在爸爸的鱼摊旁边,支棱起一个小板凳,手捧一本书,一坐就是一天。
也就是因为日积月累生活常识,博览群书,长大后的房琪出口成章,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不管是出镜视频,还是参加综艺节目,她从来都是侃侃而谈,如沐春风,收获了全网超2亿的粉丝。
见世面的本质,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知识的浇灌,更是心灵的触动。
与其用钱堆砌出大世面、长途跋涉去看远方,不如让孩子走进生活,见识未曾知晓的世界,真正做到胸中有万象。
育儿专家杨荣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见过世间百态,深知个体渺小,理解每一个人与自己的不同,能够悦纳众生,然后用最真挚、最善良的模样行走于人间。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看到人生的方方面面,看到个体光辉和平凡,就可以永葆宽容之心,善于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好,走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这才是一个孩子见世面的意义。
那么,作为普通家庭,如何给孩子过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寒假呢?给大家支几招:
01读“闲书”,在书里上下求索
孩子平时上学压力大,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假期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莫言常说自己童年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闲书”。
写下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蒋昕捷,从小就喜欢读闲书,《隋唐演义》《古文观止》等很多古典小说,他都烂熟于心。
这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课外读物,能让孩子灌输入课堂都学不到的知识: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做梦、萤火虫为什么会眨眼睛……
不仅能拓展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又高效地长见识。
02摆摊送春联,锻炼社交
前几天看到一位广州妈妈带孩子在街边送春联、送福字。
妈妈说,成本不高,也不为赚钱,就想让娃锻炼锻炼社交能力。
一开始,女儿还有些害羞,看着人来人往无所适从;后边有人上前询问,她小心翼翼跟对方介绍展示;到了后边,她甚至开口吆喝,还科普起了春联的来源。
不仅培养她独当一面的勇气,还学会了基本的社交礼仪、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这些经验,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有,父母有时候也容易忽略。
03回老家小住,体验春节习俗
春节的仪式感,只有在能老家才能寻见,带着孩子回一趟老家,感受春节热闹的氛围和珍贵的传统文化。
像是除夕、春节、小年、元宵节这些节日,家里的长辈们都会根据习俗做准备:
元宵节的时候要吃汤圆,小年的时候要吃芝麻糖,廿四要全家大扫除,廿五要“做豆腐、接玉皇”,廿六要 “割刀头”(买肉),廿七要宰公鸡,廿九要蒸馒头……
如果孩子能够参与其中,除了体验新年的仪式感,还能重拾被遗忘的文化传统,在快乐中提高知识面和知识储备。
04置办年货,也是孩子的财商启蒙课
学会和钱打交道,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寒假置办年货,正是孩子开启财商启蒙的绝佳机会。
首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张“年货清单”,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东西是过年必须要买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不能买的。
在超市里,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物品分类,观察打折促销的原理,比如:
如何快速找到我们要的物品、为什么大多数价格标签尾数会是8或者9的价格?
最后,尽量鼓励孩子现金支付,加深孩子对金钱的基本认识。
05户外活动,实地看“百科全书”
电子时代下,大多数孩子被钢筋水泥困住,早已和“自然”脱了轨。
有数据显示,中国45.21%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趋势。
远离自然的孩子,自由、好奇心、探索欲,被极限挤压,还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与其带孩子走遍千山万水,不如趁着假期带孩子多去户外走走,看草木生长,听鸟语虫鸣。
搭起帐篷,铺上一个垫子、放上几个面包、几瓶水、几篮水果,带孩子享受野餐的乐趣;
看到有趣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还可以用带有识物功能的APP扫一扫,实地认识这些植物和动物。
逃离钢筋水泥的牢笼,扑向大自然的怀抱,看到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见了天地的宽广,感悟到生命与成长的美好,孩子自然心胸开阔了。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曾经说过: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的思维、眼界和高度,决定了孩子能见多大的世面。
最好的教育不是透支家庭,用钱给孩子铺路,而是带孩子看天地、见众生、做自己。
去户外仰望满天繁星,踏遍乡野纵横阡陌,穿梭大街小巷见人生百态,去体验真实的世界,触摸他人的故事。
这些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终将一点点凝结成孩子的思想与灵魂,生命变得更丰盈。
文章来源于 十点读书,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