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等 电子产品
当家长忙不过来的时候,手机有时候就成了看娃神器,但过早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会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隐患。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不让手机当“电子保姆”;孩子在电子产品上观看的内容要经过家长谨慎筛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帮孩子准备娱乐、观看、玩耍的内容。 观点二:
互联网时代 孩子要合理使用手机
互联网时代,家长和孩子要共同找到使用手机的平衡点。上网时间是评判孩子使用手机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单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能够抵制不良信息;日常学习生活不被干扰;能控制上网时间;身体健康未受影响;对放松身心有所帮助;从长期来看有积极影响;如果做到其中五方面,孩子基本上找到了使用手机的平衡点 观点三:
孩子在现实生活和互联网上的性格 可能迥然不同
邓巴数字:即150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出于羞涩或“社恐”,不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互联网中的身份可塑,人们可以仅仅呈现部分自我或者几乎完全隐身,给“社恐”的人提供了社交空间,并且网络空间给人际交往提供“空间穿越”的机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的几率更高。 观点四:
孩子在互联网空间中展示出的优势 可以尝试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孩子在互联网空间中的优势需要长时间转化到现实社会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网络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中的优势可以尝试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梳理自己的优势,提炼特征、强化长处,逐步在现实环境中应用,助力孩子社会交往。 观点五:
家长要帮助孩子 建立互联网消费观念
互联网时代,孩子很少使用现金消费,对金钱的概念弱化,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互联网消费观念。家长要提前告诉孩子网络消费的知识,把好孩子上网实名制的入口关;及时了解孩子的网络消费行为、消费去向,做好网络消费监管;培养孩子合理的理财观念,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理财工作中;告诉孩子网络消费的陷阱,提供预防措施和方法。 观点六:
避免网络暴力、网络欺凌 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阅历有限,当外界刺激时容易做出一些过激反应,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合理、正当地解决问题。家长需要从小给孩子普及法律知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遇到问题时,孩子要第一时间跟父母、老师保持沟通,并与欺凌者沟通,令其停止侵扰;当事情严重时,要避免过激回应,保留好证据。
文章来源于 双流教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