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根据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为20.34/10万,死亡率为13.58/10万,是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据统计,每年约有68万人因胃癌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23%。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因此容易漏诊,临床上常称其为“沉默的杀手”。 胃癌的常见诱因有哪些?胃癌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可能涉及遗传、环境、饮食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癌诱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长期存在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2、膳食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如过多摄入盐和盐腌食品、红肉、油炸食品、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等。
3、饮酒、吸烟 过量饮酒、长期吸烟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4、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 5、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提示胃癌?早期胃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以下症状可能会出现: 消化不良:如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上腹部疼痛:胃癌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不适或胀痛。 消瘦: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无明显原因,如饮食正常却体重不增反降。
黑便:由于消化道出血,粪便中含有黑色或带血,或呈现沥青状。 贫血:由于长期失血或营养不良,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等。
呕血:当胃癌破坏了胃壁,出现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可能会呕出血液或呕吐物带有血液。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胃癌,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就医。
胃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年龄较大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的人群是高发人群。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人群——长期高盐、高脂、高温、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鱼类等对胃癌的发生有较大影响。长期胃病患者——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容易发展为胃癌。
除此之外还有遗传因素(胃癌有遗传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胃癌。),吸烟和酗酒(长期吸烟和酗酒的人群容易受胃癌影响。)以及职业接触危险物质等(化学品、重金属等)。
胃癌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温、腌制、烟熏等对胃黏膜刺激的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方式:不暴饮暴食,不过度饥饿和饱食,细嚼慢咽,避免刺激性饮料。
戒烟限酒:抽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尽量不要吸烟和饮酒,如果已有这些习惯,应逐渐戒掉。 定期体检:对于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胃部疾病家族史、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应定期接受胃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症状。 注重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用开水煮熟水果和蔬菜等。
科学锻炼: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消化功能,有助于预防胃癌。 结语: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前列。常见的诱因包括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和饮酒等。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能包括呕血、黑便等。预防胃癌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饮酒和戒烟、及时治疗胃炎等。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患有胃溃疡等,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病变。
文章来源于经典美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