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结束了,许多考生被数学难哭了。数学的难,是两极分化的难,以后光靠刷题和套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数学怎么学?计算怎么练?低年级、小升初怎么利用暑假给孩子做提升? 6月24日,我特地邀请到一位京城数学名师——北大胡涛老师。 他会分享1-9年级数学方法和干货,帮大家梳理重点,做好暑期规划,还有一套适合小初孩子的数学思维课,想帮孩子补数学的一定记得预约~
起因是女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老师经常给她的妈妈打电话。 妈妈无奈之下,便给她报了个辅导班,让她周末去上课。 可是女孩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怎么都不愿意去上课,妈妈只好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被逼无奈下,妈妈竟然在大街上直接跪在了女儿面前,苦苦哀求女儿。 没想到这一行为却激怒了女儿,她直接对着妈妈大骂:“你就算跪死在这,都不关我的事!” 结果是妈妈边跪着边追赶女孩,看这卑微的背影,实在让人心酸。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着怎样让孩子变优秀,却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尊重父母。 如果你的子女现在就有以下4个习惯,未来大多数不会孝顺。
把索取当作理所当然 他在深圳开了家小面馆,某天店里来了一对街边摆摊卖玩具的母女。 小女孩穿的是知名品牌的连衣裙,而妈妈则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女孩一进门就对着妈妈呼来喝去,吵着要吃牛肉面加荷包蛋。 妈妈则温柔地回应女儿,立马付了钱,然后去了卫生间。 结果牛肉面上桌后,小女孩不仅吃光自己碗里的牛肉,连妈妈碗里的也不放过。 甚至对着店家耍赖:“你们的牛肉面怎么没有牛肉啊?” 据老板说,这位妈妈很不容易,丈夫早逝,自己一个人拉扯着女儿生活,白天就在街边冒着烈日摆摊,晚上还要兼职送外卖。 然而她的默默付出和牺牲,却换来了女儿理所当然地索取。想要的东西,妈妈如果不能立刻满足,就会撒泼打滚,从不会体恤妈妈的辛苦。 说到最后,老板不禁感叹:看这对母女情形,这位妈妈怕是别想指望女儿以后给她养老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样冷漠的孩子不会对父母心怀感恩,甚至还会埋怨父母给得不够多,哪怕长大之后也很可能心安理得地啃老。 孩子这样的索取无度,会逐渐把父母的爱与金钱消耗殆尽。
情绪化,喜欢发脾气 隔壁邻居李阿姨的儿子小宇,从小脾气就很大,尤其爱跟身边的人发火。 有时候在外面玩,明明上一秒还喜笑颜开,只要李阿姨多说他两句,就立刻不耐烦:“你别说了!烦死了!”然后气冲冲地走开。 但李阿姨却总是不以为意,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听说有一次吵架,直接把李阿姨推倒在地,气的李阿姨高血压差点犯了。 毕业之后,因为跟家里冷战,干脆不回家了,连年都没回去过。 其实,喜欢发脾气的孩子,往往属于激进型的天生特质。 这样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冲动、激进,很容易用暴力的方式对抗。 如果父母放任自由,甚至与孩子对抗,很可能会激化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变得愈发叛逆、暴力。 当孩子发脾气,甚至对父母使用暴力时,父母首先要进行干预和制止,可以抱着他说:“你现在可以生气,可以发泄,但是你不能伤害别人。” 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接受你的坏情绪,但并不代表接受你的所有发泄行为。 其次,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复盘发脾气的原因,教孩子用温和的方式表达感受。 最后,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比如,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或是通过运动发泄,多去散散步、爬爬山。 逐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强大,勇敢,独立意识强烈的人。 综上所述,父母要从小给孩子建立好规则,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但不要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口无遮拦,不尊重父母 起因是男孩看中了一款品牌手机,但是价格太贵了,母亲实在买不起。 刻薄又恶毒的言语,简直让人心寒,很难想象一个孩子能对生他养他的母亲,说出这么无情的话。 生活中不乏类似的例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经常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爆粗口。 当子女将最刻薄的语言留给最亲近的父母时,尊重的基石已然崩塌,孝心更无从依附。 可以认真地对他说:“你刚才这样说妈妈,妈妈很难受,这样说话不礼貌,以后不要这样说话了。”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不尊重行为,家长应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或单纯说教。 尝试与孩子进行开放对话,了解孩子内心,尊重其想法,并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底线。 明确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说明违反规则的后果。规则应合理且一致执行。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积极行为给予奖励和鼓励,通过正反馈重新塑造和强化孩子的行为。 父母应当学会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给到孩子原则和底线,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每次下班回来,明明告诉过他妈妈很累了,可他还是缠着我带他下楼玩。 平常在楼下和小朋友玩,看到人家的玩具新鲜,就要求我也必须给他买个一样的。 反正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我们就必须带他去完成,否则就开始跟我们闹。 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当作中心,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 结果孩子却因此变得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 这样的孩子从小骄纵惯了,长大之后也很难变得孝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电视剧《六姊妹》中,六妹何家喜作为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在妈妈的娇惯下长大。 她一直觊觎着母亲的老房子,好说歹说,终于哄得妈妈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更过分的是,母亲手上有一祖传酱菜配方,有人想要花高价把这个配方买断。 被母亲拒绝后,何家喜竟然找了一群流氓大半夜去吓她的母亲,直接把心脏病的母亲吓得住了院。 但话说回来,这样自私冷漠的孩子,也是父母无底线的爱造成的。 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家庭的普通成员,不给他特殊待遇,平常让他一起承担家务。 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发展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父母。 为人父母者,既要为子女的成长殚精竭虑,亦需为自己的晚景未雨绸缪。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这些苗头,父母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孩子改掉坏习惯。 所谓后路,并非放弃对子女的期待,而是在爱的土壤之外,为自己保留一方独立生长的花园:那里阳光自给,风雨自御,尊严永不坍塌。 愿世间每一位父母子女,都能彼此包容,互相给予对方爱的滋养,如此才不辜负这一世的缘分。 来源:女儿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