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下午5点,斯里巴加湾就准备入眠,商店阖眼了,街道静似梦乡。文莱并非没有夜生活,人们涌到离市区以外约4公里的加东巴刹(Gadong Night Market),采买食材或吃晚餐。
对于喜欢逛巴刹的旅行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如果这里是天堂,那么摆摊的阿姨们就是天堂的使者,在摊位前摆满了丰收的色泽,任君挑选阳光雨水的精华。
一些朋友知道我要到文莱,便警告说,那地方没什么好吃的。但对于吃货而言,好不好吃并不重要,吃什么才是关键。
农业商业化后,我们的食物大多来自大规模生产,一些难以栽培或口味不讨好的食材也自然不受青睐。
婆罗洲是富饶之地,雨林里到处有可吃的食物,如果你抱着想要吃从没吃过的东西的心态来到这里,你会获得满足、惊喜或惊吓。比如甜酸味的发酵饭
烧烤摊位除了有烤鸡翅、牛肉沙爹等,还有一串串的鸡屁股,甚至还有鸭屁股。很少在马来摊看到鸭肉料理,但文莱到处可见鸭屁股。
此次文莱之行,我的目标是当地的榴莲。婆罗洲是榴莲的原乡,榴莲属共有29个物种,其中至少9种可食用,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菲律宾及新几内亚等地。
在马来西亚已发现23种榴莲,而婆罗洲的物种最多,仅砂拉越便有16种,沙巴则有13种。而在新加坡,我们主要食用的是榴莲属中的Durio zibethinus栽培品种。
在文莱,Durio kutejensis堪称当地明星榴莲。原产于婆罗洲,它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也是唯一被广泛种植的野生榴莲。在马来西亚不同地区,这种榴莲拥有不同的俗称,容易引发混淆。
婆罗洲的各原住民族亦赋予其不同名称,如ukan pakan、Durian pulu、Durian nyekak等,或笼统地称之为“森林榴莲”(durian hutan)。
在文莱,人们称Durio kutejensis为“durian kuning”(黄榴莲)或“Durian Pulu”,皆因这榴莲的果肉带有鲜艳的黄梨橙色。
这种榴莲几乎没有刺鼻气味,味道清甜,对于不喜欢榴莲浓烈气息的人而言,它是最佳的领路人。
Durio kutejensis外形呈淡黄色球状,从某个角度看,更像是一朵丰腴的五瓣花,仿佛出自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笔下的画作。
它的外壳刺较短,果皮较薄,甚至可以徒手剥开。榴莲果肉干爽绵密,略带蜡质的嚼劲,口感近似牛油果。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榴梿的花朵还是深红色的。
当我们在街边摊位享用山榴莲时,恰好遇见一对新加坡夫妇前来选购。他们从未尝试过山榴莲,只听说口感一般,因此选择了更安全的甘榜榴莲。我递给他们一些山榴莲试尝,品味之后,他们说:“其实还不错啊!” 文章来源于新加坡的乱旅行,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