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毫无感觉。高血压就像无形的杀手,在悄无声息中蚕食着人的健康。
几个重要数值要关注
在高血压标准的制定上,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有着微小的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一直都是140/90毫米汞柱,若要细分也可以分成以下5类(供参考)。
如何判断是否有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考虑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高血压防治8误区
凭着感觉来吃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没有头疼、头晕等不舒服的情况,只是血压高了一些,用不着吃药。这是十分错误的。
只要是有血压升高的情况,无论有没有症状出现,对健康都是有害的。
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这是非常错误。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发生脑梗、心梗等风险,其远期治疗效果越好。
血压正常就停药
不少高血压患者吃药之后血压降到了正常状态,所以就停药,但其实这样做对身体非常有害。
停药之后,血压会有再次升高的情况,血压波动比较大,会给心脑肾等器官带来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引起脑卒中等危险。
单纯靠药物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比如过量饮酒、抽烟、吃高盐高脂类食物等情况都会让血压难以控制,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要求静脉点滴降压药,希望快速降压。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当。
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快速降压外,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忽视定期测量血压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去医院测量血压怕麻烦,又认为在家测量血压不准确,所以忽视定期测量血压。这样难以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建议在家中不同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每周至少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很盲目,也不安全。
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轻信偏方和保健品
有些高血压患者害怕西药有副作用,轻信某些偏方、保健品。在使用偏方时务必慎重。
有些偏方疗效并不确定,是否有毒副作用,药物配伍是否合理,这些都不了解,普通公众难以分辨。
穴位按摩
头部
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三焦经、胆经区域。
操作:将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将发上提,稍用力反复推发10次。
足底
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部,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坐于床上,用两手拇指指腹自涌泉穴推至足跟,出现局部热感后再终止操作,每日1~2次。另外,常掐后脚跟的大筋以及其两旁的太溪和昆仑穴,有辅助降压之效。
手部
按摩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少冲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关冲穴(在手无名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操作:点揉或按揉各穴位50~100次,力度适中。
中药代茶饮
山楂茶 用鲜山楂1~2个或干山楂片6g泡茶饮用,每日可数次饮用。
莲子心茶 用莲子心12g,开水冲泡,每日数次。
日常养护
限制钠盐 高钠可使血压升高,因此要限制钠盐的摄入。
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
控制体重 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应尽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禁烟限酒 研究发现,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当运动 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但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
充足睡眠 熬夜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是造成血压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控制情绪 学会自我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来源:养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