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可爱的男孩子摊开本子,还没有写一个字。屁股就像抹了油,一会儿摆弄下文具,一会儿瞅两眼窗外,根本坐不住。 他又撅着嘴,懒洋洋地提不起兴致,宁愿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我不禁感慨,就是学校里也一样,现在大部分孩子有这种不大好的状态:静不下去,也动不起来 。
静下去,是做万事之基。不管是读书,还是学技术,没有静下去,根本就学不好。 昨天,一群朋友聚会,大家人到中年,大都感叹自己已静不下心来长时间看书,唯有看一些短篇章,听看一些鸡汤视频。 大人固然由于年龄的因素,以及当前信息的导向,但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静不下来,几乎于学习都无异。 就拿小丽家孩子来说,之前写作业总是开小差,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零食,作业效率极低。 后来,推荐大人讲一些名人专注做事的故事,家里一起制定了一个小规矩,写作业前先花5分钟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全身心投入。 再加上一有稍许变化就表扬。慢慢地,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成绩也自然提上了。 静不下来,即使坐在书桌前,貌合神离,心不在焉,其实也是假学习。
有研究表明,专注做事的孩子,学习效率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高出30%。 只有当孩子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进入心流状态,才能真正走进知识的大门,汲取智慧的养分。 就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今,不少孩子课余时间一者被电子产品掠夺,二者被各种培训学习补课占据,三者特别是城市孩子,确实也有条件限制,导致运动量严重不足,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等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 。 可现实中,很多孩子别说1小时,连30分钟都达不到。 幸亏,国家已经引起了重视,规定中小学生一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课间活动时间至少达到15分钟,才使沉寂的校园操场又生龙活虎起来。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放松身心,让孩子充满活力。 后来朋友给他报了个篮球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不仅长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 在球场上,他尽情奔跑、跳跃,挥洒汗水,学会了团队协作,也释放了学习的压力。 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舒展,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静与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到疲惫不堪时,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就能重新找回精力,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 反之,在尽情玩耍后,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也能让内心迅速平静,更好地吸收知识。 如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会得到在序调节,多巴胺和内啡肽也在适时起作用。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引导孩子找到静与动的平衡。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释放天性,用运动改造大脑。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吗?
文章来源于教育本色,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