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教育就是,让孩子静下去,动起来

2025-3-29 17:55:41 8532 0

[复制链接]
潮男SMASHBOX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5-3-29 17:55:41 |阅读模式

潮男SMASHBOX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5-3-29 17:55:41

57d5765f364f40a3b6ba9cfe903c1ad2.png
亲戚家的孩子读二年级,前几天说来我家写作业。
那个可爱的男孩子摊开本子,还没有写一个字。屁股就像抹了油,一会儿摆弄下文具,一会儿瞅两眼窗外,根本坐不住。
好吧,坐不住,就到楼下跑步去。
他又撅着嘴,懒洋洋地提不起兴致,宁愿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我不禁感慨,就是学校里也一样,现在大部分孩子有这种不大好的状态:静不下去,也动不起来 。

静下去,是做万事之基。不管是读书,还是学技术,没有静下去,根本就学不好。
古人讲“静能生慧”,这话一点不假。
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注于眼前的事物。
昨天,一群朋友聚会,大家人到中年,大都感叹自己已静不下心来长时间看书,唯有看一些短篇章,听看一些鸡汤视频。
大人固然由于年龄的因素,以及当前信息的导向,但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静不下来,几乎于学习都无异。
就拿小丽家孩子来说,之前写作业总是开小差,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零食,作业效率极低。
后来,推荐大人讲一些名人专注做事的故事,家里一起制定了一个小规矩,写作业前先花5分钟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全身心投入。
再加上一有稍许变化就表扬。慢慢地,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成绩也自然提上了。
静不下来,即使坐在书桌前,貌合神离,心不在焉,其实也是假学习。

静下来,才能产生专注力。
专注力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强壮。
有研究表明,专注做事的孩子,学习效率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高出30%。
静下来,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只有当孩子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进入心流状态,才能真正走进知识的大门,汲取智慧的养分。
就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内心的宁静,又怎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

如今,不少孩子课余时间一者被电子产品掠夺,二者被各种培训学习补课占据,三者特别是城市孩子,确实也有条件限制,导致运动量严重不足,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等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 。
可现实中,很多孩子别说1小时,连30分钟都达不到。
幸亏,国家已经引起了重视,规定中小学生一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课间活动时间至少达到15分钟,才使沉寂的校园操场又生龙活虎起来。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放松身心,让孩子充满活力。
我朋友家的孩子原本性格内向,胆小怯懦。
后来朋友给他报了个篮球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不仅长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
在球场上,他尽情奔跑、跳跃,挥洒汗水,学会了团队协作,也释放了学习的压力。
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舒展,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静与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静极生动,动极就生静。
孩子健康的样子其实是:
静,全身心投入;动,也全身心参与。
静和动都处于高度放松、无滞无碍的“无所住”状态。
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到疲惫不堪时,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就能重新找回精力,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
反之,在尽情玩耍后,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也能让内心迅速平静,更好地吸收知识。
如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会得到在序调节,多巴胺和内啡肽也在适时起作用。
真正的成长,就是在这一静一动中实现的。
真正的生命状态,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引导孩子找到静与动的平衡。

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释放天性,用运动改造大脑。
让孩子既能在书海遨游,又能在操场驰骋。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吗?

让孩子真正静下去,动起来,这才是教育的基本。

文章来源于教育本色,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注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

帖子6

积分52

图文推荐

  • 中国十大特产

    国内各地都有让人念念不忘的特产美食,我走遍大江

  • 梅州这种特产,药用价值极高!

    产品简介三圳淮山是梅州市蕉岭县特产,外观呈黄褐

  • 重庆一日深度游攻略,保姆级,超详细!

    重庆应该怎么玩?看你有几天时间,如果在重庆只有

  • 云上花海!新兴这里的油桐花已盛开,快来打

    人间四月芳菲盛,新兴无处不飞花。随着气温回暖,

  • 五一假期去哪玩?这些适合全家一起的旅游地

    五月的微风,轻轻唤醒了沉睡的自然界,山川湖海皆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