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Keeta高调称王,没想到监管先出手?香港外卖战局变天了!

2025-11-21 13:51|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自从 Deliveroo 在今年四月黯然退出香港外卖江湖后,市场一下子安静了。没有三国杀,大家以为这下简单了——只剩下 foodpanda 和 Keeta 两大玩家,“双雄争霸”的局面看起来格外清晰。来源:大公文汇很多人以为,Kee ...


自从 Deliveroo 在今年四月黯然退出香港外卖江湖后,市场一下子安静了。


没有三国杀,大家以为这下简单了——只剩下 foodpanda 和 Keeta 两大玩家,“双雄争霸”的局面看起来格外清晰。


来源:大公文汇


很多人以为,Keeta趁着foodpanda还在适应转型、趁机吸纳用户与餐厅资源,已经稳稳坐上了头把交椅。


毕竟,它动作快、声势猛、优惠多,一副“王者归位”的气势。


然而,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


别急,外卖这场仗,从来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你看到的是Keeta高调发力,但没注意到foodpanda正在悄悄爆发;你以为Keeta已经是赢家,其实胜负远未揭晓。


来源:星岛头条


Deliveroo走后,留下的并不是一个稳态市场,而是一场更隐秘、规则更复杂的“权力真空”——谁能接住?谁能守住?谁会踩线失足?谁又在幕后冷静布局,等待反击的时机?


这不是一个谁跑得快谁赢的游戏,而是谁更懂香港市场、谁掌握得住节奏、谁能在监管与服务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平衡点。


来源:星岛头条


今天,我们就来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拆开这场没有硝烟的外卖平台战争:


谁在暗中突围?
谁踩了监管红线?
谁才是这场 Deliveroo 退场后真正的接班人?


01|Deliveroo挥手告别,留下了什么?


时间回到2025年4月,Deliveroo宣布退出香港市场,结束长达8年的运营。


表面看起来体面实则急促,留下一堆商户、用户、骑手瞬间“无家可归”。但没想到这场“真空期”竟成了foodpanda的战略黄金窗口。


来源:雅虎新闻


用foodpanda CEO赖伟昕的话说:“我们不是补位,而是接管。”


他不是说说而已。看这组数据你就明白了:




2025年前十个月,foodpanda订单和GMV同比增长超20%;

从Deliveroo退出的4月起到10月,GMV和订单增幅逼近40%;

新增用户“以十万计”,平台新增合作品牌近800家。






这不是缓慢增长,而是断层式爆发!


来源:星岛头条


餐厅商户、原Deliveroo用户迅速流入foodpanda生态,再加上母集团收购Deliveroo的部分资产,foodpanda实现了一次几乎无痛“吃下敌方”的扩张。


如果你以为foodpanda是靠“撒钱”赢的,那就低估它了。


02|foodpanda的秘密武器


CEO赖伟昕在采访中明确表示,拒绝“烧钱大战”,转而坚守三个核心策略:



抵:以平台整合能力换来更划算的价格,而不是单纯补贴;


多:餐饮、百货、药品、零食、零售通通一网打尽,打造一站式生活平台;


快:25分钟平均送餐时间、45分钟生活百货送达,秒杀行业平均






你要寿司,它有;你要花生油,它也有;你要临时买退烧药,也能送。


这不是一个“外卖平台”,而是生活的补给站。


来源:HK01


更重要的是,foodpanda还做了一件让“外卖行业不太敢做”的事:


把送递员的保险范围扩大到上下班各一小时,覆盖通勤意外。

这在高强度、节奏快的香港外卖行业中,直接给了骑手安全感+归属感,也为平台服务质量打下了更坚实的地基。


而就在foodpanda风生水起、势头正猛的时候,Keeta这边却有点“出事”的味道——被监管盯上了。


03|Keeta的“独家条款”,为何突然被点名?


香港竞争事务委员会(下称“竞委会”)突然发声,指控Keeta在与合作餐厅的合约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条款”


餐厅若与Keeta独家合作,佣金可享优惠;

餐厅原为独家后若转向多平台,可能面临惩罚;

餐厅不能在自家平台或其他外卖平台设置更低价格。


来源:TVB


这些条款表面上是“优惠绑定”,但实际上就是变相封杀新平台、削弱餐厅自主权、限制消费者选择。


竞委会的态度很明确:Keeta或已构成“反竞争行为”,限制市场自由进入,破坏公平游戏规则。


04|Keeta为什么“低头”了?


和你想象中不同,Keeta没有嘴硬


相反,它选择了“配合+整改”双轨推进,并明确走两阶段


第一阶段:自愿修改合约,通知所有合作商户

第二阶段:根据《竞争条例》第60条,正式向竞委会作出法律承诺,确保修改具约束力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这背后当然不是Keeta“觉悟了”,而是形势比人强


若不配合,可能面临罚款、调查甚至公信力崩盘

foodpanda早在2023年就已配合类似修改,Keeta不改就显得“特立独行”;

餐厅和用户正在变得敏感:平台再不能靠“合同捆绑”留人。


Keeta这波主动整改,更像是一次被监管倒逼的“体面让步”。


来源:香港商报


05|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规则”


从foodpanda吞并Deliveroo空档,到Keeta被竞委会“点名整改”,看似是两家平台的命运起伏,其实背后主导的是——制度的进化。


你可能不知道,竞委会早在2022年就开始密切关注外卖平台的“独家条款”问题。


2023年,foodpanda和Deliveroo主动承诺不限制与市占率<10%的小平台合作;

2025年,Keeta补课、整改。


来源:TVB


这条时间线背后,是香港在逐步建立一个对所有平台“公平可预期”的竞争环境



平台可以做大,但不能靠封锁对手;

餐厅可以谈合作,但不应被强制排他;

用户可以享服务,但也应有选择和比价权。






这是一场从“平台红利”走向“规则红利”的重大转变


06|胜负未分,一切还早


foodpanda正在加速扩张,Keeta则在监管压力下调整方向,香港的外卖市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来源:TVB

来源:港真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