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发表一份巩固香港航空枢纽地位的研究报告,建议利用现有和规划中的铁路线,兴建直接连通港深机场的「机场联络线」,将香港机场接入国家及大湾区的空铁联运「朋友圈」,估算联络线总造价香港段580亿元(港元,下同)及深圳段220亿元,50年内可为香港带来870亿元及为深圳带来240亿元的经济效益现值。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指出,机场联络线是香港融入国家「空铁联运」战略的关键一步,其意义远超交通建设范畴,更是香港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避免被区域发展洪流边缘化的战略抉择。
左起: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郝亮、副总裁及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叶文祺、总裁李正仪和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跃昊。 香港文汇报记者周晓菁 摄
团结香港基金《以铁为脉 连通湾区: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研究报告建议,延伸港深西部铁路,构建机场联络线连接香港国际机场至国家高铁网络。具体方法即延长预计于2035年通车的港深西部铁路,从规划中的深圳前海终点站延伸至深圳宝安机场,并将其香港终点站由洪水桥延伸至香港机场。此联络线可将港深机场之间的行程压缩至约40分钟,远较目前约需160分钟的客车直达、约95分钟的铁路接驳及约70分钟的快船服务为短。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及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叶文祺介绍,机场联络线经深圳宝安机场把香港机场连接国家高铁网络,将港深机场之间的行程压缩至约40分钟,与同样连接机场枢纽的上海市域机场线及未来广深第二高铁「看齐」,成为港深机场之间一条稳定、可预期、全天候运作的专属通道。而现行的交通方式普遍需要多次转乘,加上冗长的行程时间,导致两小时内的最短转机时间无法实现。
他认为,机场联络线可将香港从地理末端转型为大湾区空铁联运核心节点,惟报告强调,关键在于延伸段需同步推进,力争于2035年投入运作,从而尽量缩短与广深第二高铁通车的时间差,避免香港在区域连通性方面再「慢半拍」。
团结香港基金的报告指出,国家在「十四五」交通规划中将推进「空铁联运」列为核心目标之一,推动机场与铁路站之间实现基建设施共同规划和设施共享,打造无缝衔接的旅客体验。大湾区也积极响应这项国家战略,提出并建造广深第二高铁,预计可于2035年前投入营运。届时来往广州白云及深圳宝安机场之间的时间将缩短至约40分钟,从而重塑大湾区内的客流走向与航线布局。团结香港基金的报告提醒,新的出行习惯与营运模式一旦建立,将根深蒂固并难以逆转。
叶文祺直言,「时间是香港最大的挑战」,若未能把握2035年广深第二高铁通车前的关键窗口,同步完成机场联络线,香港将面临被排除于湾区「轨道上的机场群」之外的风险。这不仅会导致三跑系统运力闲置,更可能使香港从区域枢纽沦为交通孤岛,动摇香港长远竞争力根基。
除了避免在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跃昊指出,机场联络线将从两方面在大湾区航空市场「把饼做大」,而非只在区内机场之间「分蛋糕」。首先是诱增客源,即透过服务改善及提升可达性,增加旅客出行意欲;其次是转机客源,即透过构建港深转机枢纽,留住原本可能经其他海外航空枢纽转机来往中国内地的旅客。
报告还列举了部分具体措施及影响,如透过站点的不同配置,例如在欣澳设站连接东涌线,机场联络线将构建往返机场的替代通道,大幅提升铁路网络的韧性。此举不仅能便利新界西居民快速抵达机场,更关键在于串联北部都会区、大屿山及维港都会区,实现三大战略区域的高效整合。
此外,更可实现港深双城商业核心——中环与前海的快速对接,加速人才、资本与技术的双向流动。透过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深圳科技创新枢纽紧密结合,助力内地企业拓展市场、走向国际,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大湾区及国家发展格局中的独特功能与贡献。

来源:香港文汇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