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期的销量低迷和日益增长的盈利压力,保时捷选择对其产品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根据保时捷近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这家跑车制造商在将延后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计划的同时,重新聚焦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型。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也将重新规划时间表,并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其他品牌协同进行技术重构。图源:保时捷中国官网 “这些决策延续了既定的战略举措,有助于我们打造更均衡的产品组合。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市场环境下,此举将提升我们的灵活性与市场地位。通过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的多元组合,我们希望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担任保时捷和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的奥博穆(Oliver Blume)评价称。
此次调整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新增品牌标志性的燃油车型。此前计划推出的、定位高于卡宴的全新SUV系列,原本拟完全采用纯电驱动,鉴于当前市场环境,该系列上市初期将仅提供燃油版及插混版本。据悉,这款超豪华SUV内部代号为K1,最初计划作为纯电动车型推出,但现在不得不有所调整。
据悉,这并非保时捷首次调整电动化战略。数年前,保时捷曾采取激进的电动化战略,原计划到2030年使得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80%。不过,面对财务困境与市场需求变化,保时捷逐渐改变了态度,从“纯电先行”回摆至“动力系统并行”。从2024年开始,保时捷不止一次表示,2030年之前将继续并行推进内燃机、插混与纯电三种动力路径,核心的911车系将扩充更多内燃机车型,下一代卡宴也将保留内燃机版本。今年8月,保时捷还宣布,对高性能电池子公司Cellforce进行重组,放弃自研电池的生产计划。
市场对这一战略调整的反应呈现分化。一方面,投资者担忧保时捷可能错失电动化浪潮,影响品牌豪华定位;另一方面,也有分析师认为,这一调整有助于保时捷在短期内稳定业绩,避免因过度依赖电动车而遭受更大损失。 在宣布战略调整前,保时捷曾下调其2025年盈利预期,并将原因归咎为产品上市延迟等问题。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净利润7.18亿欧元,同比暴跌66.6%,目前预计今年利润率最高仅能达到2%,远低于此前5%至7%的指引区间,且将中期利润率预期从15%至17%下调至最高15%。
受此影响,保时捷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也将面临51亿欧元的损失,其中包括30亿欧元的商誉减值和21亿欧元的一次性影响。大众集团已将自身2025财年营业销售回报率预期从4%至5%下调至2%至3%。
基于此,保时捷决定继续通过内燃机车型“回血”,而这也是欧美车企的普遍做法。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已经纷纷调整了电动化时间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混合动力和高效内燃机技术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认为,在电动汽车普及不如预期的当下,对成熟车企而言,同时推进燃油与电动是最理性选择,两种技术都不能放弃。
前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分析称,电动化领域,欧洲车企以自身短板对比中国车企的长处,直面成本竞争,基本没有胜算。同时,中欧消费者观点差异显著,中国消费者更愿尝鲜,而欧洲(除年轻群体外)普遍保守,对车辆性能的评估也更注重操控,而非智能化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