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已接连报告2起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其中重症2例,发生场所均为家庭聚餐。 什么是河豚? 河豚又名河鲀,是一种无鳞鱼,它体态圆胖,腹皮呈白,遇敌害时能吸水吸气使胸腹膨大如球,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气泡鱼”。广东省渔民捕获的常见天然河豚鱼鲜或冰鲜主要有弓斑东方鲀、铅点东方鲀、棕斑腹刺鲀、暗鳍腹刺鲀。 生长在哪里? 河豚主要生活在海里,有时也会在淡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和淡水水域出现,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常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区域。 哪些部位有毒? 河豚种类繁多,部分品种有毒,其毒性的强弱与河豚的品种和季节有很大差别,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卵巢发育期,此时毒性最强。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春夏之际, 这类东西千万别采摘、别购买、更别吃! 3月16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 河粉、肠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 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 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中毒的风险增大 另外近期是野外蘑菇生长旺季也千万别采摘食用!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