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产表面上一片繁荣,大街小巷都知道买房能赚钱。 这种情况从10年一直持续到现在,关于中间关于房产崩盘的言论层出不穷,而且拿出翔实的数据来佐证中国房地产会步日本和美国的后尘。 在这里客观地说一句,中国房地产不会实施硬着陆,日本是主动逼迫房地产泡沫,置之死地而后生,而美国是被债务拖垮,两者都属于主动放弃。 而我们一直在坚守,前几年不停地给房产挤泡沫,效果也是比较的明显,如果不是今年疫情影响,我想今年会继续去杠杆。 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被逐渐地吹大,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背道而驰,面对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也是决定着高房价能不能继续持续下去的核心问题。 对于后续房价的趋势,上层肯定是一直坚挺着,那么下层的意愿如何,会不会投入到房地产的大军中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年轻人是否会继续接盘。 很多人并不是一直想要唱空房地产,而是大部分人确实没有能力买房,没有看到经济体为房地产泡沫所付出的代价,越往后的接盘者压力越大,最终的结果就是年轻一代的低欲望社会趋势,年轻人不愿意再为所谓的稀缺公共资源买单。 去年的二胎数量已经到达总出生人口的57%,即便如此,人口仍然跌破1500万,青年人一胎都不愿意生了。 后浪不愿意生对于一个经济体可不是小事情,你可以想一下当老龄化以后,谁来为炒起房子的这批人交社保来维持老龄化群体的养老金,社会参与生产的人越来越少,需要供养的人却越来越多,矛盾不可能不爆发。 其次,年轻人负债能力和意愿。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压力却却越来越大了,人均负债成了很普遍的事情,能负债购买到房地产的还都是幸运的,最惨的是想负债都凑不齐首付的人。 现在很多看跌房地产的年轻人,并不是不想买房,实在是买不起,即使是负债都凑不齐首付,动辄就是上百万的首付款和月供几万的按揭,把很多人长时间按在水面以下抬不起头。 而且负债的前提必须是以后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哪一天收入断了以后,就会有断贷的风险,例如这次疫情造成信用卡违约率暴增,信用卡都随时可以暴雷,更别提体量更加庞大的房贷。 目前很多年轻人想明白了,不愿意为高房价做接盘者,用赚来的钱转化成生活的享受,既然孩子都不愿意生了,还考虑什么孩子上学的问题。 另外,房子本身居住属性并不值钱。 我国一直坚守房住不炒的政策,严厉打击炒房行为,但是回头看看房价值钱完全不是因为居住属性,而是捆绑在上面的公共资源。 目前房租预售比在1%—3%之间,依靠租房来获得收益维持房贷的运转是天方夜谭。而且捆绑在公共资源上的利益,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口来支撑的。 对于学校来讲,每年只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入学,教育资源才变得稀缺,如果哪一天小学招不到学生了,学区房还会值钱吗? 我们理性看待房价上涨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潜在水面以下的风险,很多时候泡沫的破解都是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导火线引起的。 坚持房住不炒的策略是对的,谨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来源:房产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