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告别了持续高增长模式,进入中等速度增长,一场突然到来的疫情又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压力较大,根据统计局6月15日公布的相关数据: 困难一是消费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8%,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也下降6.3%。 困难二是财政收入下滑 今年1至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其中1月下降3.9%,2月下降21.4%,3月下降26.1%,4月下降15%,降幅在一季度逐月扩大后出现缩小态势。 与收入减少形成对比,今年的财政支出却有增无减。根据《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增长3.8%。 过去多年,房地产贡献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且是稳增长的主力。如今,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方面财政收入下降。似乎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经济,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刚刚过去的两会提出了,2020年的总体目标,不再是经济增长,而是稳就业稳民生。这就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历史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托底经济增长,在今年不再政府的考虑范围。那么房地产的另外一个作用,财政收入来源,是否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两会也给了明确回答,今年将通过发行国债1万亿,转移支付1万亿,这两万亿将直接拨给地方,中央不留一分钱。 这就意味着,以往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所急需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在今年将发生改变,中央通过2万亿让地方政府不需要依赖卖地收入。在此背景下,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在中央政府的考察范围中已经不再是救中国经济的主要选项。而今年,中央政府通过哪些渠道发挥稳就业、稳民生了? 最主要的就是两点:旧改和新基建,这两条途径将接力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要求,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若户均改造投资9.5万元,则2020年“旧改”市场规模就达到6650亿元。 其次,今年“新基建”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热词之一。这就意味着今年将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等技术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从统计局公布的前5月数据来看,基础础设施投资下降6.3%,然而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均由降转升。反映了新基建正在发力。 这就意味着,2020年,疫情下,房地产不再是救中国经济的选项。 来源:优房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