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娱乐游玩] 流失海外的文物不止敦煌藏经,还有广胜寺壁画

2024-5-17 16:35:08 6027 0

[复制链接]
信情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4-5-17 16:35:08 |阅读模式

信情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4-5-17 16:35:08


1928年,几个美国人来到山西洪洞县的霍山脚下,他们走进广胜寺,看到下寺大殿里的壁画十分精美、心生喜欢,便问庙里的僧人:“我们能不能花钱买走?”

僧人一开始很惊讶,不理解壁画要怎样带走呢,但在听到美国人说他们不会破坏大殿,也不会惊扰这里的佛和菩萨后,最终同意把壁画以一千六百银元的价格卖给他们,其中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是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和二十世纪初的敦煌壁画、经文一样,大批来自广胜寺的晋南壁画也流失海外,令人痛心。好在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上下寺里的残存壁画不成体系,但水神殿内有近200平米保存完好的壁画,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内容丰富,如今已成为广胜寺壁画的代称,并与飞虹塔《赵城金藏》一起,被称为广胜寺三绝

飞虹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多彩琉璃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如同雨后彩虹,梁思成曾感叹“国人只知藏经之可贵,而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珍奇”;宋代的《赵城金藏》是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它在战乱年代几经辗转,现在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广胜寺,以及三绝到底有多绝?
ef6dfc5924d7670d2282c1c488a6dbc4.jpeg

广胜寺,位于山西南部的临汾洪洞县,距离太原大概230公里,车程3小时。这座寺院始建于东汉147年,原名叫俱庐舍寺,这是因为当时一位法号俱庐舍利的西域僧人在这里弘法,坐化后寺庙被封敕建塔,所以命名为俱庐舍利寺。

唐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向代宗皇帝李豫申请重修寺庙,获赐额“大唐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因此在唐代才改称为“广胜寺”。

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后重建。元1303年,又因为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1305年再次重建。明清时期平阳(今临汾)又发生两次地震,所幸寺宇未遭到大的损坏,得以保留至今。

用一句话来总结广胜寺的历史,那就是:“建于汉代,兴于唐朝,金毁于兵,元坏于震”,广胜寺几毁几建,浴火重生。现在的广胜寺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遗存,上寺则大多是明代重建的、但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
6e02cc610598e34a7f5aea4b856fd524.jpeg

图源网络|山西广胜寺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山顶,翠柏环抱、古塔耸立,山门内的塔院里有一座飞虹塔,塔上的琉璃构件光彩夺目。1933年高僧范成就是在上寺的弥陀殿的藏经柜里发现的《赵城金藏》;大雄宝殿两棵唐代扭柏树,一株左旋一株右旋,世称天下独有;

上寺的后殿叫毗卢殿,殿顶采用的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中屋顶建筑的最高等级“庑殿顶”,可见其之尊贵,这里也是广胜寺中佛像最多的一个大殿,佛龛内供奉有3尊巨型泥塑主佛像,精美的佛像,流光溢彩的宝塔,画栋飞甍,引人注目。

下寺在山脚,与上寺相距500多米,它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霍泉碧水清澈,鱼虾共舞。霍泉旁有几株古柏纹理左扭,它们长在水中,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展臂伸枝,成为《赵城县志》记载的赵城八景之一;

水神庙毗邻下寺,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明应王殿内有中国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捶丸图还被记入了《中国历史》教课书

以下,我们将详述广胜寺三绝。
ab37b760a6b87c73ee373c0f4896ac38.jpeg

1934年夏天,梁林夫妇第二次来到山西,这时候的广胜寺正名声大噪,因为去年范成法师在这里发现了一套金代的《大藏经》,引起一时轰动。梁林夫妇也被这套经书吸引,决定从介休去赵城、再前往广胜寺,一览究竟。

他们一路上走过枯燥乏味的土崖,也看过树木繁茂的村庄雅境,到达广胜寺上寺时,一抬头猛然看见了琉璃塔,这是一座十三层高的琉璃做的佛塔,塔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夕阳洒在上面,流光溢彩、五彩斑斓,所以叫飞虹塔。
67fb3a2d628abf09912a7a81745eede2.png

图源山西文物局|飞虹塔

一番考察下来,他们被广胜寺建筑的减柱结构法、出挑深远的斜昂所震撼,梁思成不禁感叹:“国人只知藏经之可贵,而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珍奇”。

飞虹塔的前身是俱庐舍寺里的阿育王塔,也就是佛祖舍利塔,唐769年俱庐舍寺改名广胜寺时也对飞虹塔进行了扩建,但现在的塔是明1527年重新修建的,根据碑文可知,从动工到竣工,花费了12年时间,塔身的琉璃是在明1622年加装的。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且最大最高最完整的琉璃塔,和河南的嵩岳寺塔、大理的崇圣寺千寻塔、山西的佛宫寺释迦塔(点击这里回顾)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就是在这里取的景。

从结构上来说,飞虹塔是楼阁式琉璃塔,平面呈八角形,共有十三层,塔通高47.31米,除底层的回廊为木质外,其他全部由青砖砌而成。屋顶是十字歇山顶。

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每层都有出檐,如同锥体。塔刹是金刚宝座式,由一座高大的中央大塔和四座小塔构成,五座塔均为喇嘛塔形,外地罕见。

塔身表面贴满了黄、绿、蓝、白、褐五色琉璃贴面,色彩顺序不重复不雷同,并且2-13层的八个主面都镶有琉璃浮雕,如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勾栏、盘龙等等。飞虹塔虽已500岁高龄,但是色彩不改、容颜依旧,整座塔五彩纷呈,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f4bdd8833166c20865d97fa892c11eb4.png

图源山西文物局|飞虹塔局部

塔身内部同样在青砖外面用各色琉璃装饰,所有构件都是彩色琉璃,如佛像、菩萨、金刚力士、盘龙、藻井、鸟兽及各种植物花纹等,做工精巧,形神兼备。

如今,飞虹塔和应县木塔一样,出于保护早已不允许登塔,塔内的美我们怕是难以体会到了,只能借登塔太难的借口来安慰自己了,毕竟,根据梁林夫妇当年的描述:

“在昏暗的通道里,每一级台阶都高达六七十厘米,坡度则达到惊人的六十度。到了每一段的终点,并没有休息板让人歇口气,而是需要马上反转身,隔空攀住北面墙上的阶梯,才能继续向上攀爬。攀登飞虹塔令人心惊。”

每当清风拂过,琉璃塔上下112个铁铃铛齐响,犹如梵音曼妙令人心旷神怡,想必90年前的梁林夫妇一定也听到过这般天籁吧。
d2a768a1529dcfa93f5f87612bff59e1.jpeg

1931-1933年期间,范成法师在陕西和山西各地古刹查访藏经旧本,以补齐缺失的《宋藏目录》。1933年春,他偶然从一位刚从五台山归来的老僧口中听说“晋省赵城县太行山广胜寺有四大古版藏经,卷轴式装订”,范成大为惊喜,立刻出发去往山西。

范成来到广胜寺后,果真在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找到了5400多卷古版藏经,整个文化界一片哗然。

其中有一部特别珍贵的藏经,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主持刻印的,一直到1934年,南京派遣著名佛教居士欧阳渐派弟子蒋唯心到广胜寺考察,花了40多天时间,最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又因在赵城广胜寺发现,所以定名为《赵城金藏》,这本藏经被称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籍”。
93e3f785db236b1b7a3697f07b7c6d98.jpeg

图源山西文物局|《赵城金藏》

根据蒋唯心的考证,广胜寺的《赵城金藏》是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崔员外之女崔法珍断臂发愿,在山西解州(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静林山天宁寺刻印出的一部巨著。

崔法珍早年不能言语,17岁时一位僧人帮她治病,终于可以开口说话,她赴寺致谢时得知老僧想刻印一部藏经,但是囊中羞涩有心无力。

她便用刀自断左臂,并化缘长达数十年,最终筹得所需金额,大约在金熙宗皇统8年(1148年)开始刻造藏经,历时约30年完工。《永乐大典》《金史记事本末》中都详细记载了崔法珍化缘雕刻藏经的事情。

全世界保存下来的金代全藏刻书本就极少,其他金代藏经又仅有十几卷,而这部《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是现存所有藏经的祖本,不仅留存多达4856卷,还是传世孤本,因此被视为稀世瑰宝。
f6f28fad9cff6dcae2854409d93bc845.jpeg

图源山西文物局|《赵城金藏》

但在那战乱纷争的年代,和榆林窟的象牙佛一样(点击这里回看),《赵城金藏》的现世也给守护的它的法师带来了性命之忧。

早在1934年就有不少日本僧人前来求取,甚至有人提出以一尺经卷一块大洋的价格买下,力空法师不为所动,一一婉拒。

为了避人耳目,后来力空法师命人把原本摆放在寺庙大殿中的《赵城金藏》转移到飞虹塔的佛像腹中,并把佛像放在塔的高层,再用砖堵死通道,并谢绝参观飞虹塔。

但日寇侵入山西占领这里后,命令力空法师限期交出经书,为了保护藏经不落入日寇之手,力空法师冒死连夜下山到数十里外找到太岳抗日武装,与他们联手、声东击西、悄悄把经书全部转移。

《赵城金藏》几经辗转,一直到1949年4月30日,战争结束,专家打开九大包《赵城金藏》才发现,由于多年保存条件恶劣,多数经卷潮烂断缺,粘连成块,十之五六都已经不能打开。

后来的修复工作花费了16年多时间,终于在1965年修复完毕。如今,《赵城金藏》与《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四库全书》齐名,同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6596fb5ef5f3c8abdccef8c73027404b.jpeg

我们在文章开头说过,美国人曾以一千六百银元的价格买走了大量广胜寺的上寺和下寺中的壁画,令人扼腕。

但看待事物不能脱离它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很多地方的文物古迹其实都亟需修缮、但寺庙和地方政府都无能为力。广胜寺也不例外,僧人四散,愈加颓废。

因此,当时广胜寺的住持贞达并不认为卖壁画是一件愧对良心的事,他认为与其壁画和寺庙相继破败同归于尽,不如舍画保殿,卖画的钱可以用来修禅寺庙,是件好事。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他特意立了个碑,叫《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记录了下来。

这些广胜寺的壁画辗转被卖到了民国时期最大的股东商户卢芹斋手里,经他之手一路漂洋过海被运到了美国。其中的《炽盛光佛佛会图》现藏于纳尔逊博物馆,《药师经变》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5a425cf1cbc8a21f9c3b94b0124a70b6.jpeg

图源网络|《药师经变》,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经此一劫,现在上下寺的壁画基本都残缺不堪,只有水神庙的元代壁画仍保存完好,也成为广胜寺三绝之一。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现存于主体建筑明应王殿内,壁画内容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

这些700多年前的壁画布局严谨,造型生动,色彩浑厚,极富艺术表现力,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壁画分为六大块:东、西墙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墙,记有《龙王行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对弈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总面积有190多平米。

其中的《捶丸图》也叫《打球图》,位于西壁北端,虽画面不太大,但很有史料价值。画面中两位官员手持球杆,地上有一个圆坑,他们正在仔细观察小球有没有被打进洞里,旁边还有两位护卫也在暗自紧张。
46fb0b8b0e8272a5d53f46960e012ef6.jpeg

图源山西文物局|《捶丸图》

据史料记载,画中的这种运动叫“捶丸”,但听这个描述是不是很像现在的高尔夫?现代一般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于15世纪的苏格兰,广胜寺的这幅《捶丸图》给出了一种可能性:

高尔夫很可能是在元代传入欧洲的,法国一位著名的东方学者莱麦撒根据大量的史料,考证出中国古代文化由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的种种事实。《捶丸图》是最形象、最完整地反映元代捶丸活动情形的画作,1998年还被国家教委编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里。

另外,我国古代壁画侧重于宗教内容,而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四壁元代壁画,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主题的壁画孤例。南壁东侧题为《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弥足珍贵。
bcd76998b12771bcee56e332e37ba974.jpeg

图源山西文物局|《杂剧图》

文章来源于万图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新手路上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

帖子1

积分16

图文推荐

  • 2个土豆1块肉,教你一道超级下饭菜,简单炒

    导读:2个土豆1块肉,教你一道超级下饭菜,简单炒

  • 甭管是夫妻还是情人,允许女人碰这三个地方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说我想吃西瓜就真的有西瓜吃,

  • 10道家常硬菜,端午节终于知道吃什么了

    每天下班不知道吃什么,就来大林林这里看看,每天

  • 推荐“西安十大”特色小吃

    1:肉夹馍 2:凉皮 3:甑糕 4:油茶麻花

  • 揭秘金乡!这些隐藏版旅游胜地,让你秒变朋

    金乡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