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闻你以为是真的,但没想到是假的。
有些新闻你以为是假的,但没想到是真的。
前几天,浙江一男子“同时娶两女”的新闻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小伙子姓潘,浙江松阳县人(《甄嬛传》里安陵容的老家),而他竟然在今年的同一个月——5月10号和17号,先后要和两个女生办婚礼。
这事儿要不是媒体报道,真不敢信。
据媒体消息,小潘在当地的交通局工作,良好的工作单位,加上仪表堂堂的相貌,让他在婚恋市场是一块“香饽饽”。
早在2018年之前,他认识了长相姣好的周女士(1号女士),两个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一谈就是7年。
周女士在银行工作,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得很不错,周女士觉得他们很大概率会修成正果;
可是没想到,2022年,小潘又认识了黄女士(2号女士),她家世背景更好,两个人一谈就是3年。
而在黄女士眼里,小潘工作也好,长相又佳,是不可多得的良配。
两个女孩互相不知晓对方的存在,他们在谈一种很新的“1V2”复数恋爱。
好家伙,别人一辈子等不来一次真爱,他这一次性就拥有两个。
为了娶两个女孩,他做了一番筹划。
先是分别跟这两个女生都拍了婚纱照,还像模像样地做了结婚请帖。
5月10号这天,他大摇大摆地跟黄女士(2号女士)办了婚礼,那一天,宾客到场,觥筹交错,热闹得很。
而他把自己和周女士(1号女士)的婚礼安排在了7天之后。
为了不露馅儿,两场婚礼他连伴郎都没有请重复的,甚至他也将婚宴选在了同一家酒店,试图蒙混过关。
但就在他跟2号女士结婚后的几天,他终于想通了,他要娶2号女士,于是就决定对相恋7年的1号女士说取消婚礼。
而那个时候,女方的电子请帖都发出去了。
订好的婚礼,为什么取消了呢?
直到1号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小潘和2号女士的婚礼照片,她如坠冰窟:
自己交往了7年的未婚夫,怎么先跟别人结了婚?
这个女孩又是谁?
她颤抖着双手打了小潘的电话,他的解释却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于是,她找到了2号女士,两个女人一碰头,这才把所有事情弄明白。
两个女人有着共同的被骗遭遇,她们决定把枪口一致对外。
她们迅速与潘某划清界限,2号女士退还了部分聘礼,1号女士则要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7 年青春的损失。
这件事迅速在小县城蔓延,整个县城的吃瓜群众不断地曝出新料,瓜料满天飞。
而小潘所在的单位也迫于压力,对他的行为做出开除的处罚。
他工作丢了,女友们都跑了,名声臭了,只留下一个荒诞的笑话,成为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让人不得不说一句:真是报应,活该!
然而,这件事让吃瓜群众震惊之余,也感到深深的疑惑:
小潘在交通局不是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仅是一个临时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工资3000,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拆迁户,甚至连聘礼都是贷款凑的“低配版海王”,能轻易找到女朋友,甚至还可以找到两个?
各种条件都不是很优秀的小潘,为什么在小县城会如此吃香?
这就不得不说,小潘和其家人真的很会“立人设”。
他能够顺利恋爱,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体制内的工作。
他的确是在交通局上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编外人员。
甚至,他家人还在外面吹,把他一个临时工吹成了公务员。
第二次婚礼请客也不让村里人去,说是公务员有规定。
“公务员”这个人设,给这起荒唐的事件推波助澜了不少。
有编制,长相性格还过得去,单看这几点,足以秒杀县城的大部分相亲男士。
你永远都无法想象,“编制”二字,在县城的婚恋市场上,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
一个各种条件都一般的男人,只要有了“编制”两个字加持,就像给一个人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外套,即使你再普通再平凡,穿上之后,也会光环无限。
这也是这次荒诞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很多小城市,有这么一个现象。
只要男生的工资是体制内,哪怕你长得不高也不帅,但你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质男。
单位上的老大姐,外面的大妈,全都化身热心红娘,张罗着给你介绍对象。
很多相亲的女性,一听对方是体制内,就会立马坐得板板正正,再骄傲的女生此刻也会收起挑剔的眼光。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图片。
不得不说,在县城的相亲市场,体制内俨然已经跨入了食物链顶端。
体制内的男性,受欢迎程度有多夸张呢?
网上有个博主说,在山东,只要你是编制身份,在丈母娘那里,你可以畅通无阻。
他哥哥的朋友,在县级某单位上班。
33岁,未婚,但处过的女友不下10个。
包括,县医院的医生,县中学的老师,法院的女书记员,其他单位的女公务员……
每一个都是相亲市场里条件优越的女性。
虽然他其他条件一般,长得也不帅,但在丈母娘眼里,他就是青年才俊,极佳的配偶。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小县城,在很多城市也是如此。
网上一名叫“倩姐”的博主,是一个有着十年做媒经验的红娘。
她说,比起月薪3万以上的男生,大城市本地女生们会更加青睐月薪不到1万的体制内男士。
对很多女生来说,体制内的男士收入稳定,假期又多,加上公务员考试的时候,智商、情商、健康状况都被国家筛选了一遍,能考上公务员的男士,好歹也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某中部县城婚介所数据:公务员相亲成功率68%,私企职员仅12%;
体制内男士平均见女孩3.8次结婚就能找到满意的,而一般的职业需要见17.2次;
而且更离谱的是,“带编”的离婚人士身价反升,还能“公务员回收”……
知乎上有个问答:
为什么很多付费相亲市场上基本见不到公务员,军官或者医生?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
你见过哪个菜市场卖鱼子酱和松露?
也就是说,这些人在还没有上付费相亲市场前,就已经内部消耗了。
那么回到原题,县城体制内的男性为什么会这么抢手?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内的男少女多。
我们看到体制内男性婚恋很容易,但体制内女性婚恋却很难。
据网上的数据统计,县城体制内女性的数量远远超过男性,尤其是教育和医疗系统,女性占比高达80%以上。
很多学校和医院,都是女多男少,护士基本是女性,还有小学学校,基本很难看到男老师。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
同样是在体制内,男性是抢手的香饽饽,而女性却成了“剩女”的重灾区。
加上年龄、生育等问题的困扰,体制内的女性比男性更加“愁嫁”。
当20%的“香饽饽”遇上80%的女性,他们便拥有了绝对的优先选择权,优势可想而知。
其次,是体制内工作的优越性。
体制内就代表着“稳定”,虽然不能发财,但每个月有进账,旱涝保收。
而且这样的单位会遵守劳动法,不会无故加班,福利待遇给的足,而很多外面的小公司,就是把打工者当成免费加班的牛马,福利待遇难以保证。
体制内的工作对家庭来说是难得的,这样的工作假期多,跟孩子的时间同步,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
第三,就是“体制内”背后的人脉、资源和背景,是很多人需要的。
体制内说出去也算是“吃公家饭”的人,多多少少有点小权力,说出去自己和娘家人都有面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家人更方便。
比如说,你是医生,那看病就会变得更方便,你是老师,那小孩的教育问题不用愁。
这些工作赚钱的同时还解决了家庭不少的麻烦,是很多长辈们青睐的。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才决定了体制内工作能够在相亲市场以“王者”般存在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体制内月薪3000(工作清闲,基本无升职加薪)和体制外月薪9000(工作忙碌,有机会升职加薪),你会选择哪个作为你的配偶呢?
我觉得要因人而异。
如果你本身经济情况还可以,不靠对方赚钱,工作是为了有个地方上班,也为了拓宽家族的资源和人脉,那么体制内挺适合你的;
而如果你没有家世没有背景,你还需要他去赚钱来支撑起这个家,甚至你还希望他带给家人更好的品质生活,那么体制内不一定适合你。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情况,但时代也在迅速变化,很多体制内的工作不再清闲,而且也很累,工资很低,甚至一些地方的财政紧缩,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情况一直在变化。
其实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对“体制内”工作祛魅。
婚恋市场不是“人力资源局”,对职业祛魅,对工作祛魅,多看看人品,多看看自己想要什么,或许才能避免踩坑。
在婚恋选择中,与其纠结职业标签,不如将目光投向更本质的维度——价值观的共鸣与情感、经济的适配。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