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我女儿27岁,是个没出息的废物”:父母越“自信”,孩...

2022-6-27 14:41:21 15612 0

[复制链接]
哪里都是你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6-27 14:41:21 |阅读模式

哪里都是你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6-27 14:41:21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深深的检讨:

我们有没有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太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有没有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是错的?”

这段台词,来自热播剧《加油妈妈》。

在与儿子爆发多次争吵后,演员吴越饰演的妈妈苏青深刻自省,说出了这段戳中很多父母痛点的话。


这个痛点暴露了许多父母很难开口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不是“我爱你”;

而是“我错了”。

“孩子总是欠教育!”

身为父母的女儿,我首先是被这段台词狠狠共情到了,从小到大,每次发生矛盾时,我的父母第一反应永远是先为自己辩护,把自己撇清:“我没错,错的是你。”
印象颇深的有这么一件事:

有次我妈做了个梦,梦见我考试没考好,睡醒后余怒未消,就把我骂了一顿。

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挨骂,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可就当我据理力争时,我妈不耐烦地摆摆手:“要是你学习更用功,一点儿不用我操心,我还会做这样的梦吗?我咋不梦见你考上清华了呢?”

言外之意就是:“我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你操碎了心。”

当时的我隐约觉得妈妈说的不对,可妈妈确实为我做了很多,无从反驳之下,我只能保持沉默。

可这件事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上,每当想起,依旧有些难受。

有类似这种经历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算少数,甚至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令人窒息的问题。

就在前几天,我们后台还收到这样一条留言咨询:

“孩子27岁,疫情原因离职在家两年了,现在变得不知好歹还油盐不进。

我们好心安排她回原来单位,她死活不愿意,居然说我们翻旧账。可她自己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啊!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啥目标,想找哪方面的工作。

之前她表姐建议去美甲店摄影店试试,去面试人家觉得她年龄大,不适合当助理或者学徒,她觉得人家歧视她,就再也不找了。

跟个没出息废物一样,天天就知道在家哭,就会给我们脸色看,找挨骂怎么办?”

我相信这位家长一定是真心想帮孩子做点什么,但言语间却透露出“我没错,是孩子拉胯”的傲慢强势,可以想象她的孩子从小到大过得有多么憋屈。

这个已经27岁的孩子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轻易放弃。虽然已经成年,却仍然无法为自己负责。

糟糕的人生背后,一直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她,这双手其实就是她的父母。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

当家长总是以“正确”的姿态给孩子各种建议和要求时,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他们的判断力和尝试精神一点点萎缩,逐渐变成了一个依附于父母的巨婴。
所以这位家长想要的解决办法,就藏在她的话里——

若想改变现状,先得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指责否定的态度、“我很正确”的自信,然后给足时间空间,让孩子慢慢找回已经丢失的自我。

令人遗憾惋惜的是,如果这些事能更早一些去做,或许就不会造成如今父母孩子都痛苦的局面了。

“正确”的伤害

之前看《少年说》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无力感:节目原本是想鼓励孩子们大声说出心里话,可孩子们说着说着,就不敢说、不想说了……

一个小女孩,一开始挺胸抬头站到演讲台上,说出自己的诉求:希望妈妈不要总拿自己和别的孩子比,贬低否定自己。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孩子渴望妈妈关爱、认可的诉求表达得很明确,可是她的妈妈压根没听进去。

小女孩话音刚落,妈妈就立马反客为主,列出123点原因又把女儿教育了一通,急着证明:“我否定你是有原因的,我没错,你这么想不对。”


另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站上去就大喊:“我再也不要吃苹果和鸡蛋了!”

这么大的孩子,吃东西都不能自己做主,得正儿八经上节目提出诉求,才有机会被妈妈听见。

但你以为他妈妈听进去了吗?完全没有!他的妈妈立马站起来为自己辩解:“你看你长得这么帅,就是因为妈妈要求你吃苹果和鸡蛋!(我有什么错呢?让你吃你就吃!)”


还有一个女孩的妈妈给自己报了英语课,结果上了几节就放弃了,然后让女儿接替自己去上。

当女儿对此表达抗议时,妈妈为自己的放弃找了个好借口:“那是为了激励你,给你花钱我还有错了?”


与家长们的“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越来越微弱的声音,越来越低落的眼神。

他们不是真正接受了父母的“教育”,而是妥协了:“说出心里话有什么用呢,说了也是白说。”

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怎样呢?

一方面,如果父母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那犯错的一方就只能是更为弱势的孩子。孩子经常被父母批评斥责,TA会慢慢地内化一个稳定的认识:自己不行。

另一方面,父母永远没有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虽然TA经常被要求认错,可TA学到的却是“强者”不会有错,错的都是“弱者”。TA会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变成父母这样的“强者”,把错误归咎在比他更弱的“弱者”身上。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卑又自大的成年人,无法为自己负责,还绝不允许别人如此说自己,过得拧巴又不幸福。

永远正确的自己,也是脆弱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讲过一个故事:

卖冰激凌的窗口前,站着一位妈妈和她的女儿。

妈妈问女儿:“你要哪种口味的?”

女儿说:“我想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味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最后,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埃文斯问这个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让女儿选巧克力味?”

她说:“我觉得好吃,所以想给女儿吃。我太爱她了,我只想给她最好的。”

原来,是妈妈自己的心里住着一个喜欢吃巧克力冰激凌的小孩,所以她把自己的心理需求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微信截图_20220620103849.png

其实很多强势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内在小孩”,这个“小孩”的焦虑和害怕没有被他们的父母看见和接纳过,于是他们的心中留下了创伤和遗憾。

等他们当上父母后,就会无意识地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童年模式,于是创伤和遗憾就被“传承”了下来。

可“传承”并不能治愈受伤的“内在小孩”,只会造成边界不清,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混为一谈。

几年前,一位母亲出于自认为的“正确”考虑,替女儿填报了高考志愿,不想却填错了,导致女儿失去了读好大学的机会。

这位母亲留下了一张“对不起”的字条后,跳进了河里。


执着于“正确”的父母,很多时候不是故意要强势压迫孩子,只是当局者迷,没有看到自己内心隐藏的不安、焦虑、担心……

既限制了自己,又限制了孩子。
尊重孩子,为自己负责

其实永远正确的,只有一件事——在孩子自己的每件事上都尊重孩子的意愿。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在自我掌控之中。

就如同皮肤是一个人的身体边界一样,意愿是一个人的精神边界,父母多问孩子一句“你愿不愿意”,然后真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就能避免掉绝大部分错误的教育行为。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那如果孩子真的有错,难道不用纠正,也随他意愿来吗?”

面对孩子不成熟的失误,这时候就涉及到“起心动念”:

我们纠正孩子行为的根源,到底是出于对于孩子的帮助,还是出于对自己的满足?

如果是出于爱,那么行动就不会去伤害,比如不耐烦地打断、居高临下地指责、指桑骂槐地讽刺……这些都不是爱的表现,爱不会让人失态,只有失控才会。

但试图用“正确”去控制,一开始就是错了,以控制为目的的“爱”,不叫爱,叫驯化。

我很喜欢《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亲犯错后跟德善道歉时说的那句话:“爸爸对不住你,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不可能永不犯错——

不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看见孩子的真实诉求,给到孩子真正的帮助;

放下家长权威,真正俯下身来,触碰孩子的内心,才能引导他们走向自己的路。

文章来源于尹建莉父母学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金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07

帖子208

积分1198

图文推荐

  • 宁海“土特产”,全省出名啦!

    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级有关单位在农发

  • 抚州十大特产介绍

    抚州有什么特产,抚州十大特产介绍! 临川菜梗临

  • 内蒙古美食探秘:顶级特产大揭秘

    在内蒙古的辽阔地域中,不仅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其

  • 海北藏族自治州十大特产,青海海北州土特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高原——海北藏族

  • 五一旅行,这4大城市即将爆火,氛围感满满

    五一旅行,这4大城市即将爆火,氛围感满满 不如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