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谈到 "SUV 领导者 ",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哈弗,而谈到 " 新能源汽车引领者 ",也能条件反射般地说出比亚迪。两个品牌的口号似乎都很明显:SUV 领域,中国市场的老大就是哈弗;而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如果认第二,谁也别来抢第一。 ![]() "SUV 领导者 ",对于自主 SUV 尚处萌芽期已经率先推出 H6、并一举反超本田 CR-V、大众途观等合资对手,并雄霸 SUV 销量榜多年的哈弗来说,哪怕未来 H6 的冠军旁落,或 SUV 总销量被对手反超,只要整体实力依然处于第一梯队,就总是配得上 "SUV 领导者 " 的称号。 而 " 新能源汽车引领者 ",这里 " 引领 " 二字则更加含蓄。字面意义上,引领其实侧重于强调时间的先后,而非地位高低。在这一点上,比亚迪早在十几年前就率先推出 F3 DM 双模混动车,之后长时间在各个级别的电动车、混动车市场名列前茅,有着国内最全面的新能源产品阵容,自封 " 引领者 ",也无可厚非。 不过细究的话,哈弗的 " 领导者 " 和比亚迪的 " 引领者 ",地位都不如之前那么牢固,最近两年里,哈弗的 SUV 车型销量先后被吉利、长安反超,而各个级别的纯电动、混动车销量冠军,比亚迪也都被不同的对手超越。这种背景下,甚至有文章开始讨论,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掉队。 这也引出了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真的掉队了吗? 关于 " 比亚迪掉队 " 这个论点,该文章给出的论据,可以简单总结成七点,我们先来看前四点: 1、比亚迪股价自春节后一路走低,5 月 10 日市值已经不足 4200 亿,蒸发了 3600 亿; 2、2020 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双双下跌,新能源车及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也下滑近 3 成; 3、比亚迪着重打造的新能源车阵容,销量还不及自身燃油车; 4、比亚迪之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得益于政府大幅补贴,如今国家的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比亚迪丧失一大助力。 上面的四点,单看似乎都不是小事,但放到整个环境下来看,多少都有点为了论证论点而不论是否相关,只要是负面,都先拉来当论据的意思。 ![]() 至于 2020 年的销量下跌,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跌幅实际上只有 12.5%,在疫情爆发的这个年份即便不算亮眼,但也绝不至于被当做一个 " 掉队 " 的论据。 而新能源车销量不及燃油车这点,我查阅了比亚迪最近的销量数据,其 4 月份的纯电动车销量为 17405 辆,确实不及燃油车的 18396 辆,但如果论新能源车的话,把插电式混动车计算在内,比亚迪的销量就达到了 26487 辆,实际上远超燃油车。 当然,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新能源车销量高于燃油车,其实不见得是好事,这意味着在整体销量规模有限的前提下,比亚迪的燃油车存在进步的空间。不过不管怎样,"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燃油车 " 这个论据,已经是说不通了。 ![]() 以上这几点,稍微深入想一下,就明白和比亚迪是否掉队的关联不大,不过文章提出的另外三点,虽然不是多么深入的观察或分析,但也确实涉及到了比亚迪目前真正面临的困境: 1、比亚迪拳头产品汉,4 月销量环比下滑两成,未破 1 万大关,且暴露出各类质量问题; 2、品牌建设不足,冲击高端市场乏力; 3、动力电池发力最早,却因长期坚持内供模式,在 2017 年被宁德时代反超,动力电池配套及应收被大幅反超。 以上这三点,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2020 年 7 月上市后,销量不断攀升,11 月销量突破万辆,12 月和次年 1 月还进一步攀高,其中单论汉 EV 这一款车,就连续两个月保持在了 9 千辆以上的高位。 ![]() 所以,不管是对比亚迪,还是整个新能源市场,汉 EV+ 汉 DM 这个组合,都有很重的分量。营销层面来讲,和汉一同出道的 " 刀片电池 ",也让市场切实看到了比亚迪多年来深耕电池技术领域所积累的实力。一款车的成就,让比亚迪同时打赢了市场和营销两个领域的胜仗。 拥趸自然是欢天喜地,冷静的旁观者,却从汉这款车上,看到比亚迪暴露的短板。 ![]() ![]() ![]() ![]() 而再进一步细究,汉系列价位超越 20 万,短期看担任的是比亚迪的旗舰车型,前悬架却是中低端车型常用的麦弗逊结构,而小鹏 P7、极氪 001 等车型,全部为高端车型普遍的双叉臂结构。(这里作个免杠声明:不深究两种结构的优缺点,但简单粗暴地说,就像非独立后悬普遍不及独立后悬,相同价位下,麦弗逊前悬的规格也确实低于双叉臂) 而就在比亚迪拥有核心技术的电池、电机和电控领域,除了确实让人更放心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外,汉 EV 在续航和动力方面,起码在极氪 001 面前,可以说确实有点被压制了。 ![]() 一句话,作为比亚迪目前的新能源旗舰,汉的实力,不够高。 而在目前已知的信息中,比亚迪也暂时没有展现出能够媲美强势对手的潜力,最近的 4 月份,汉的销量已经出现较大的环比下跌,汉 EV 跌破 6 千辆,依然出众,但已经显露了些许颓势。而当极氪 001 这样的对手逐渐登上舞台,汉的热销能持续多久,就真的要打一个问号了。 第二个问题,则是老生常谈的品牌瓶颈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一直面临品牌问题,但如今比亚迪的处境,和过去已经不大一样了。 ![]() 其实这种品牌包袱,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被大大冲淡了。喊了多年的新能源引领者口号,让各个级别的消费者,在考虑新能源车型时,都无法忽视比亚迪这个品牌。汉系列在 20 万以上的市场能够月销量破万,也证明了中高端市场的消费者,是不会因为品牌而拒绝比亚迪的。 如今的比亚迪,确实依然存在品牌问题,不过已经不再是来自消费者的偏见,而是比亚迪自身在营销、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售前、售后环节,都还没有提供 20 万元以上产品所需要匹配的水平。 ![]() 总而言之,过去比亚迪多少确实因为品牌包袱而受到了市场的偏见,但如今在新能源市场,再谈品牌问题的话,比亚迪就必须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了。 第三个问题,动力电池。在这方面积累深厚的比亚迪,原本有着同时在电池和整车两面开花的独特优势,却因为不够开放而被宁德时代反超。2020 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动力电池份额,是比亚迪的近 4 倍,不到 5 年,宁德时代就从追赶者,把比亚迪彻底甩开。 如今的比亚迪,已经主动向其它车企兜售自家的动力电池,但目前效果有限,最新的 2021 年一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比亚迪的装机量虽然提升明显,但主要是在新能源车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同时期的宁德时代,增速更加明显,面对比亚迪的优势,已经扩大到了 4.7 倍。 ![]() 不过之后一年时间里,从三元锂转投磷酸铁锂阵营的品牌并不多,而宁德时代及广汽等电池和整车厂商,也带来了更安全的锂电池技术。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三元锂依然是主流,而随着其它品牌的车型不断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上获得突破,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续航和低温衰减方面的劣势,反而愈发明显。 以上这些,确实是比亚迪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客观分析一个车企,我们有必要直面它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不过要以此就得出 " 比亚迪新能源已经掉队 " 的结论,还是有些攻击性太明显了。 首先从整体销量来讲,抛开主销价不到 5 万元的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在 4 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国内市场)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新能源车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而排在它后面的上汽和广汽,加到一起的销量还不及比亚迪。 也就是说,在中国品牌里,以销量规模给品牌划分等级的话,比亚迪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阵营,而且可以说是上汽通用五菱之外唯一的第一阵营。对于这样一个品牌,说它的新能源车掉队了,那其它车企只能说都不在队伍中了。 ![]() DM-i 是一套节油效果非常突出的混动系统,在动力、油耗方面都能直接 PK 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之前我们已经做过介绍。而 DM-i 家族中的宋 PLUS DM-i、唐 DM-i 等车型也已经上市,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市场,起码在当下来看,除了尚未经过市场考验的长城,还没有其它推出类似混动系统的自主品牌。 ![]() 总结 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确实不像几年前那样一枝独秀,毕竟这个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也更加多元化了。 比亚迪在当前市场下,确实要引起注意,如果厂商不给出充分重视的话,也能够带来长远的负面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在和各领域佼佼者的对比下显露出来的。也就是说,拿续航对比采用三元锂电池的小鹏、极氪,拿智能化对比特斯拉,拿造型和品质对比极氪、蔚来,拿电池装机量对比宁德时代 …… 这样不公平的对比,确实会显得比亚迪处处存在短板,而跳出偏见之后,纵观整个比亚迪,依然有着其它新能源车企都不具备的优势,例如在锂电池、铁电池、电控等方面的核心技术,DM-i 混动系统的全面布局,都是比亚迪无可取代的王牌。 回到最初的问题,比亚迪真的掉队了吗?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从我个人角度出发,虽然不认为比亚迪已经掉队,但我却真实地期望比亚迪的领导,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因为这里确实有大家希望看到比亚迪改进的地方。毕竟有人能提出是否掉队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危机的浮现。 而我们对比亚迪的期待,绝不仅仅是不会掉队那么简单。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autocarweekly,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湾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后台联系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北京三甲医院医生怎么了?中日友好医院外科副主任
网友所发的在成都桂溪公园里面采摘“野樱桃”路边
五一假期近在眼前是不是已经有小伙伴蠢蠢欲动准备
最近,香港警方破获一起重大非法代孕案件,一口气
4月29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广州市发展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