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飞架东西,铁路畅通南北,沧海已变桑田。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样的“奇迹”背后,得益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超高“流速”。
今年1月至10月,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车流量共计1.37亿车次,同比增长10.52%;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共计432.09万车次,同比增长19.6%。这6条跨江跨海通道强劲的通行需求,正是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提速的有力印证。
路通人和,道通业兴。去年通车的深中通道,今年的日均车流量已超9万车次,单日最高车流量更是高达18.16万车次。时隔1年有余,珠江西岸制造业企业早已适应“跨海协作”。“越来越多海外客户在深圳宝安机场落地后就直接前往中山的工厂,实地考察厂区情况。”广东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舒丽表示,深中通道拉近了企业与港深的距离,供应商送货路程显著缩短,工厂出货效率明显提升。
如今,随着十五运会吸引大量游客,人们发现,在粤港澳观赛畅游也会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1小时生活圈”的出行选择着实太多:可以选择上午在香港观赛购物,中午坐广深港高铁到深圳吃午饭,下午走深中通道领略超级工程,晚上到中山吃乳鸽;或是直接从港珠澳大桥到珠海、澳门畅游,再走黄茅海跨海通道到江门吃海鲜、逛侨乡。
▲深江铁路首座转体桥完成转体。图源:南方+
而未来,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选择还将有更多。深江铁路万吨桥梁在上个月完成“空中转身”,预计2028年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将迎来全新大动脉;狮子洋通道主桥桥塔将于明年封顶,预计2029年建成通车,双层16车道让广州南沙到珠江口东岸更加便利;莲花山过江通道、深珠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前期工作也在加速推进。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大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还将持续“上新”,“1小时生活圈”不断扩大。一个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的大湾区融合发展崭新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