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读者看到标题,肯定以为是广告。
抱歉我们还是有底线的,不蹭这个热度,也不会卖曾医生的同款睡裙。
今天只是想就这起事件补充一下后续,顺便结合李连杰的“返老还童”谈一点粗浅思考。
第一个,网传偷拍者身份曝光,已被警方带走。
关于那段激情澎湃的17分钟视频,很多读者抱怨没能及时看到。抱歉我也就是匆匆看一眼,确实满屏肉欲,不忍直视。当然更多读者则是表示谴责,认为这极不道德。
一方面双方已有家庭,还这么搞在一起,确实让人感觉贵圈太乱。更重要的是,你们还跑到医院值班室干柴烈火,用的是公家的医用床单,公家的沙发,还有公家的卫生纸。
所以大家就一起站出来骂这对奸夫淫妇。关于谁是偷拍者,舆论有三种猜测,有的说是双方伴侣因爱生恨,有的说是同事为了职场上位,也有的说是医患矛盾引发的报复行为。
最新的消息称,拍摄地点并不在医院值班室,而是在曾医生家中。拍摄时间也不是在工作期间,而是在轮休时间。更重要的是拍摄者的身份,不是伴侣,不是患者,而是曾医生的同科室小师弟,兼前男友。
曾医生为离异状态,两人曾相处过一段时间,分手后曾医生与副院长走到了一起。所以怀恨在心,购置了一套专业高清拍摄设备,提前安排好角度。这段视频是8月份拍摄,近日才放出来,显然谈判破裂,最后恼羞成怒,发到了网上。
得不到就毁了她。但曾医生与副院长再不堪,也是道德问题,你又是偷拍又是公开传播,这就是违法了啊。据说该名前男友已被警方带走,但此消息未经正规媒体证实。
第二个,曾医生的同款睡裙,狂卖了18万件。
事件发酵后,电商平台的响应速度令人咋舌。同款睡裙迅速上架,价格从拼多多的33元到京东的86元,高中低档任你选。
商家将热点事件迅速转化为销售策略,并写下关键词:“浪漫现货女纯欲风性感居家服”。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网友是在消费一件睡衣吗?不,是在消费高知女性四个字被撕开后露出的蕾丝花边。
据说某多多上已经有3万多人在拼这件睡裙,某宝上商家更是狂卖18.5万件,一度卖到断货。厂家更是三班倒加班生产。

当“博士也会穿深V,主任医师也纯欲诱惑”成为卖点,实则是公众对精英形象解构的集体参与。这种消费行为背后,暗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我穿不上她的学历,还穿不上她的睡衣?
这一幕似曾相识。成都太古里,粉花吊带裙随“石油姐”一夜爆红;如今曾医生 乳白色睡裙再续传奇。二者异曲同工,都是将丑闻主角的身体符号化、商品化,让普通人通过“同款”实现一场虚幻的身份僭越。
商家们深谙此道,知识付费不如“知识女性隐私付费”。前者需要寒窗苦读,后者只需点击下单。30元的仿品立刻获得了精神溢价,因为它关联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高知女性、白袍天使、纯欲反差这些炸裂性的符号组合。
更魔幻的是,连视频中一闪而过的无菌床单都被挖出来成了商机。几毛钱成本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被赋予了大佬同款、纯欲风的荒诞标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蹭热点,而是一场集体无意识的道德脱敏。
公众不再关心事件本身的悲剧性,不再追问偷拍是否违法、隐私如何保护,而是迫不及待地加入这场符号狂欢。我们在谴责医德沦丧的同时,却用自己的消费行为为丑闻传播添柴加薪。
电商平台的快速反应,不过是我们内心欲望的一面镜子。算法比纪检快,物流比通报远,因为它们服务的不是正义,而是人性中最原始、也最不堪的窥私欲。
第三个,从李连杰到曾医生,流量背后的算计。
这让我想起最近李连杰“逆生长”的热搜。网友惊叹的是,2年前还在安排后事,2个月前刚被推进手术室,此前衰老的不成样子,再看到时竟然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这确实也太神奇了。
所以各种谣言就出来了,有的说他换了因车祸去世的少林武僧秋风的心脏,也有的说他跑到日本去换了年轻的血液。逼得李连杰脱衣自证,还在视频前很轻松地谈论,并要求大家点个关注。
所以我猜测大概率李连杰要借此出道了。此前他沉寂太久了,积累的家底估计也花的差不多了。看到那么多明星出来带货,说不受影响也不现实。如果真出来的带货,保健品则是首选。
无论是李连杰的“返老还童”,还是曾医生的“纯欲睡裙”,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将人性与商业推向了共舞的舞台。每一段视频、每一则新闻,背后都是潜在的商业利益。
回到曾医生事件上来。如果曾医生若被开除,带货或将成为她新的职业选择。这让人不禁感叹: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黑红也是红啊。
这么看来,那个试图报复“前女友”的偷拍者,反而成了最大输家。
哎,这个世界,就是那么魔幻。
来源:燕梳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