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香港海洋公园公司公布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财政年度业绩。
受惠于整体访港旅客人次上升及大熊猫热潮,海洋公园连续第四年录得入场人次及收入增长。
期内,总收入按年升9%至12.88亿元(港元,下同);园内消费收入达1.11亿元,按年升35%;商品收入约1.73亿元,升幅近两成。
惟计及折旧等非现金项目,上年度仍录得2.747亿元亏损,有议员指只属“虚惊一场”。
海洋公园表示,计及特区政府2024至2025财政年度向公园提供2.8亿保育及教育补助,公园录得经营盈余4240万元,较上年度1720万元经营亏损,增长5960万元,显示营运正稳步向好。
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主席庞建贻表示,在2024至2025财政年度,园方于营运、保育和教育范畴皆取得重要突破。园内三代同堂的6只大熊猫为保育和教育工作带来杠杆效益,亦让公园连系更广泛受众,为业务增长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了解,海洋公园的大熊猫主题商品由少于200款增至逾600款,占纪念品总销售额约39%,刺激商品销售收入增长20%至1.73亿元。自选付费活动及体验和教育活动等园内消费亦按年增长35%至1.11亿元。
海洋公园大熊猫主题商品由少于200款增至逾600款,占纪念品总销售额约39%。香港商报记者 何家骅 摄
海洋公园持续服务社区和促进共融,在2024至2025财政年度,公园的社区关爱项目及免费入场或福利门票惠及69.5万人,门票等值超过2.9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38%,让各界社群探访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大使,缔造难忘而富有意义的体验,并传递重要的保育信息。
至于水上乐园录得经营亏损1.48亿元,按年减少两成。海洋公园表示,由于疫后市民及旅客入场意欲减低、秋冬温度影响入场人数及大湾区内类似设施的激烈竞争等挑战,表现仍未如理想。庞建贻指,水上乐园于2013年筹建时的市场环境与现时相比已有明显变化,目标客群减少、周边同类乐园增加。由于水上乐园面积大、成本高、收费高,距离收支平衡仍有一段距离,暂未有解决方案。
此外,海洋公园多年来积极为香港经济带来贡献。2024至2025财政年度,公园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香港旅游发展局、各区民政事务处、公共交通机构及商业伙伴合作,将大熊猫热潮由园内推展至全港,凝聚各界力量推动熊猫旅游,展现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合作项目遍布全城,包括大熊猫主题3D立体邮筒、特别版邮票及邮品、邮政局主题布置、主题港铁列车、月台及车站、主题巴士站及小巴等地区特色活动。
海洋公园称,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园区地理优势,并按市场情况调整营运及作出决策,稳步迈向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公园于2024年10月公布批出高峰乐园历险主题园区的建造、营运及转移合约,该园区预计2028年开放,将引入笨猪跳与巨型飞索等全新刺激体验,并结合扎根自然的教育及保育元素。
为迎接2027年海洋公园成立50周年,公园将推出多项新设施,包括今年年底完成的“树懒与好友”升级工程,以及2026年下半年开放的全新爬行动物馆,而大熊猫展馆扩建亦预计于2027年完成,以崭新元素为访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对于海洋公园于2024至2025财政年度录得2.747亿元亏损,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有关情况只属“虚惊一场”,因为逾2亿元的亏损主要来自资产估值,较重要的是经营状况。他指出,海洋公园由上年度录得约1700万元经营亏损,至今年转为盈利4200万元,已由负转正,他向海洋公园给予高分,相信公园毋须再到立法会申请注资。
田北辰亦补充,若计及政府2.8亿元的保育及教育补助,海洋公园整体仍录得经营亏损。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如何看待海洋公园,以及明年之后是否继续给予支持,并指出不少香港人对海洋公园仍怀有“情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