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恒生拟私有化!港商60年前曾揭秘这家映照香港金融史的银行…… ... ...

2025-10-10 09:26|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昨日(9日),汇丰控股(005)与恒生银行(011)发布联合公告,宣布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亚太”)将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并建议撤销其港交所上市地位。汇控强调,私有化与恒生坏账无关。 ...



昨日(9日),汇丰控股(005)与恒生银行(011)发布联合公告,宣布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亚太”)将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并建议撤销其港交所上市地位。汇控强调,私有化与恒生坏账无关。金管局则表示,会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


业界分析认为,今次行动中短期或拖低汇控股东回报,但可带来一定的成本协同效应。





交易额高达1061亿


根据联合公告,汇丰亚太提出私有化恒生银行,拟每股作价155港元,较恒生周三(10月8日)收市价119元溢价30.3%。根据建议,倘计划生效,有关股份将予以注销,以换取对价,即持有每股计划股份可获现金港币155元,按建议汇丰亚太将向恒生股东支付总额为1061.56亿元。


汇丰控股及汇丰亚太认为,上述计划对价较恒生银行市场价值呈丰厚溢价,并反映恒生于未来数年业务发展的潜在价值,同时亦为股东们提供即时变现的机会。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呈鲜明分化。恒生银行股价大幅攀升,昨收报149.80元,劲升30.80元或25.88%,创自1972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反观汇控,受私有化巨额现金对价对资本状况的潜在影响,股价承压下挫,曾低见102.5元,全日收报104元,下跌6.60元,大跌5.97%。


昨日,汇丰控股公布,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并撤销恒生银行上市地位。


艾桥智:
私有化与恒生坏账无关



昨日,汇丰行政总裁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亲身在港解释:私有化恒生银行是促进增长的投资,30%溢价是非常可观、具吸引力的报价,又指,作价为恒生的1.8倍市账率,而且较市场预测共识、未来12个月目标价有42%的溢价,可为恒生少数股东提供即时丰厚回报。对汇控财务而言,他指,日后可将恒生所得盈利全数入,而恒生更可使用集团的系统和科技,两者可望有协同效应。


至于交易会否导致汇丰香港、恒生人手整合和裁员?艾桥智强调,会继续在香港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投资。他说,私有化确实预期会产生若干协同效益,可透过时间逐步实现,包括重新调配人手、培训并将员工转投至具增长潜力的业务领域等。他还强调,私有化恒生银行,正是显示集团在香港“加重注码”。


外界一直关注恒生银行坏恶化,截至6月底总减值贷款达550亿元。对此,艾桥智强调,私有化与不良贷款无关,并指交易“没有完美时机”,还透露私有化建议其实经历了很多个月筹备,涉及董事局、监管机构及相关专家,近期又获得恒生董事局支持。


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亦指,今次私有化是对香港发展潜力的增长规划,恒生银行的坏完全不在战略考虑范围之内。他重申,私有化后集团将50%的利润用作派息的政策没有改变。



金管局:
按既定机制进行审批



对于恒生银行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金管局昨日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会按既定机制及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局方表示,留意到汇丰表明交易是对香港的一项重大投资。交易完成后,香港汇丰银行及恒生银行将继续作为两家独立认可机构营运。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回应媒体查询时亦指,汇丰集团向政府表示,会继续以至加大在香港以及区内的投资,今次行动是整合汇丰集团的架构和资源,以提升营运效率与绩效。


财资界:
两行可更聚焦各自客路


汇丰千亿私有化恒生计划震撼金融市场,财资界对此普遍看法正面。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认为,今次私有化纯属商业决定,且私有化可带来协同效应,尤其在资源整合、风险管理、分行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私有化后,汇丰及恒生可更加聚焦自身客路,有助减省成本。他认为,汇丰以1.8倍市率作为作价合理,反映汇控看好恒生的长远前景。


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亦指,汇丰私有化恒生的好处是由汇丰去处理恒生债务问题,可将损失减到最轻,对恒生投资者是福音。长远来看,由于恒生不再有上市地位,资源处理会较有弹性,这是较好的战略考虑。他认为,恒生比较本地化,汇丰则具国际化优势,私有化后,恒生将主打本地品牌和经营模式,未来会与汇丰共用创新科技,亦会适当减少人手,这是全球大趋势。


此外,恒生银行昨晚回应内地传媒指,内地业务运作不会因私有化而有任何改变。


【业界拆局】

恒生私有化料带来成本协同效应


对于汇丰意欲私有化恒生银行,业界分析认为,今次行动中短期或拖低汇控股东回报,但可带来一定的成本协同效应。

摩通:

汇丰有短痛但有长期回报


据汇控公告,今次私有化交易或涉资逾1000亿元。对此,摩根大通分析指,交易后汇丰将100%计入恒生银行盈利,不再需扣减少数股东应占溢利,这将有利汇控每股盈利增长。


摩通指出,若汇丰可如目标2026年第二季完成私有化,估计汇控2026、2027年的每股盈利将分别提高1.5%和3.1%。假设私有化带来协同效应和成本改善,汇控2025年和2026年的股东总回报(股息+股份回购),将分别下跌2百分点和0.3百分点,相当于7.1厘和6.9厘。2027年,总回报则可上升0.4百分点至7厘。长远而言,摩通认为,通过成本优化改善营运效率,私有化对汇丰长期有利。


摩通预期,是次私有化交易,汇控股价将跌中单位数百分比,以反映中短期股东回报受累,而恒生银行合理估值约150港元,稍低于155元私有化作价。摩通暂时维持汇控目标价122元,评级为“增持”。



花旗:

对汇控盈利股息影响有限


对于现时决定私有化恒生,花旗发表报告指,这反映了汇控新管理层的优先考虑及汇控的自身估值。该行指,汇控行政总裁艾桥智首个优先事项是重塑汇控,并聚焦于“香港”和“英国”两个市场,以及“企业及机构理财(CIB)”和“国际财富管理及卓越理财(IWPB)”业务。


艾桥智下一个优先事项是节省成本及策略剥离,其中后者正在进行。花旗认为,这对汇控的股息影响有限,今年派息比率仍会维持在50%水平。花旗又称,恒生银行2024年度对汇控提供约4%的盈利贡献,相信透过暂停3个季度的股份回购,私有化恒生对汇控每股盈利影响不太重要,估计最多令每股盈利减少2%。该行对汇控评级为“买入”,目标价118元。


另外,晨星高级股票分析师Michael Makdad认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双双在港上市,本身于管治方面便存在问题,因此今次私有化行动是一项积极且早该实施的举措。他指,是次汇控须支付溢价,料对其公允价值估算不会产生正面影响,但能带来一定的成本协同效应。



一家映照香港金融史的银行


香港商报1965年4月10日曾报道汇丰入主恒生银行。


昨日,汇丰控股提出建议将恒生银行私有化,若此交易成功,意味着扎根香港近一个世纪的恒生将撤销其53年的上市地位。


60年前

汇丰斥5100万入主恒生


恒生银行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于1933年3月3日创立,曾为香港主要华资银行之一,历经近百年发展,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银行之一。其最初名为“恒生银号”。据其官方解释,“恒生”寓意“永恒生长”;但据曾出任该行副董事长的何添表示,“恒生”二字分别取自盛春霖开设的“恒兴银号”及林炳炎的“生大银号”。


1953年恒生银行正式转型为商业银行,拓展存贷款及理财业务,开始服务更广泛的企业与个人客户。1965年,香港爆发大型银行危机。当时,包括恒生在内的多家华资银行面临挤提风潮。恒生更于4月5日一日内流失8000万元存款,相当于当时其存款总额约六分之一。随后,董事局紧急开会商讨对策,最终决议将控股权售予汇丰。其后,汇丰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成为其主要股东。


上市53年

市值升近170倍


汇丰入主后,恒生仍保持独立营运,专注服务中小企。1969年恒生指数推出,之后更逐步成为全球衡量香港股市的核心指标,一举奠定其在香港金融市场的标志性地位。


1972年,恒生银行在港上市。当时,透过股份分拆及发行新股,将实收资本由4500万元增至1亿元。当年5月公开发售100万股,录得29倍超额认购,冻资28亿元,相当于当时港府一半的财政收入。6月20日正式挂牌,成为战后本地首家上市银行。当日,恒生股价以175元高开,最高升至186元,收报165元,较100元招股价大涨65%,首日市值则达16.5亿元。


截至昨日,恒生市值已增至2822亿元,53年间累积升幅近170倍。


恒生“具风险贷款”

高达660亿


近年,恒生积极拓展内地市场,2007年成立恒生中国,业务发展理想;但亦受到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减值牵累。据恒生银行中期业绩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其总减值贷款达550亿元。其中已作减值提拨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就高达250亿元,较半年前再增52亿元或26%,“具风险贷款”总额达660亿元。较早前,恒生罕有进行裁员;另据报,汇丰直接介入恒生业务以拆“债弹”,要求其出售约235亿元房地产坏


2025年,注定是恒生的多事之秋。1月份港证监对其处以6640万元罚款,这是该行自成立以来首次收到此类高额罚单。现在,恒生又将结束自己53年的公开交易历程,转而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

来源|香港商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