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最火的人,当属景德镇“鸡排哥”了。
作为中华大地上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卖鸡排的商贩,精瘦精瘦的“鸡排哥”以高情商安抚和高频率金句一夜红遍全网,成为“炸鸡排届”超级顶流,亦带动瓷都景德镇的地方文旅。

很多人一边赞叹“鸡排哥”太懂客户,一边羡慕“鸡排哥”好运爆棚。
作为关注底层凡人的写作者,我要说几句残忍的大实话——
第一,高情商的本质,是对人性的吃水线够深。
会说话,懂安抚,善统筹,每一句都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每一个语气都在自带感染力中恰到好处,以阉割部分自我的讨喜换取他人开心……
这种高情商,是一种利己利他的话术。
它的核心,是穷人为养家糊口不得不过早参与底层竞争。
在颠沛流离中残酷谋生,受过很多苦吃过很多瘪后,洞悉了人性普遍的弱点是“爱听好听话,爱见笑脸人,渴望被看见,希望被重视,期待在别人那里找到优越感和尊严感”。
这种底层高情商的本质,是对人性深刻洞悉后,因势利导地利用了人性。
高情商不仅仅是会提供情绪价值,它的本质是社会化程度高,是对人性的吃水线够深。
第二,平民网红的推送,是为了给普通人信心。
景德镇“鸡排哥”也好,怀化“晓华理发店”也好,其实都是被流量平台刻意筛选后加流推送的平民网红。
经济下行周期,日子越来越难、体感越来越凉的普通人,需要不断涌现的平民偶像,来重拾信心。
上层建筑和流量平台洞悉民心所向后,顺水推舟地不断打造“平民幸运儿”,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和不惜吝啬的赞美,进而让普通人在“这个网红就是我身边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中,觉得这日子还有盼头,一切还会慢慢变好。
看透这个底层逻辑,你就明白“鸡排哥”为什么如今突然爆火,而“晓华理发店”为什么在流量飓风后,再次回归平静。
江山代有网红出,各领风头三五天,就是为了让普通人保持希望感和信念感。
你看到的网红,都非凭空诞生。
他们是被恰好选中的幸运儿。
当然,他们能被选中也有他们个人的体质——
第三,躺着的人,永远等不来时代红利。
“鸡排哥”能火,“晓华理发店”能红,“山东田间作诗的大姐”能被流量加持,那是他们都是认真做事的普通人。
他们认真做好自己平凡工作的同时,还展露出了共同的“勤劳、诚信、坦荡、让利、给人带去美好体验”的品德。
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专业精神,是他们爆火的内因。
从这个角度看:
那些被时代选中的平民幸运儿能爆红,是他们自己的福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善果。
而那些躺在床上天天抱怨这抱怨那、拈轻怕重什么都不愿意干的家伙,就算天上掉馅饼也砸不到他们。
机会和好运、福报与善果,都是留给认真做事的长期主义者的。
第四,底层网红,逃不掉“拿命换钱”的宿命。
人红是非多。
“鸡排哥”爆红后马上就受到各种非议和投诉,包括他用的油是不是合格,鸡排是不是新鲜。
“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的幽微人性,再次彰显得淋漓尽致。
作为出身底层的人,我对一切突然爆火、合法挣钱的普通人,都送上真诚的默默祝福。
他们再火,依然没有跳出“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健康,去换取辛苦钱”底层挣钱之路。
他们和你我一样,依然是这个社会最苦的底座。
这里面藏着金钱的残忍真相——
穷人就算暂时得利,依然逃不掉“靠出售时间和精力”换取财富的辛苦操劳。
而真正的富贵之人,都是靠人脉、资源和信息差,不动声色就赚得盆满钵满。
不要妒忌一个暂时好运的穷人,因为他终究还是命苦之人。
也不必敌视一个撬动杠杆的富人,因为他身上有我们这些辗转底层的人,需要学习的借势、借力和借智。
第五,最难得的,是流量过去之后的寂寞坚守。
一直穷一直苦一直没人关注,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被流量和平台选中,见识过顶流的无限风光,又被流量和平台放弃,跌落无人问津的清冷。
就像被一个人捧在手心里宠爱过后,又被他不由分说地抛弃。
人最受不了的,是今非昔比的落差。
“鸡排哥”爆火之后必然是冷却,这是无数平民网红早就证明过的残酷之路。
愿高情商的“鸡排哥”在回归日常后能懂得——
流量和关注都是虚妄的昙花一现,唯有手艺永恒。
所谓“赤子之心不老”,就是有人关注我会好好炸鸡排,没有人关注我把鸡排炸得更好。
我做工作,不是为了谁的关注,而是为了对得起一直追随的老客户,还有自己的良心。
那些在人生长河的大起大落中,永葆初心和善心的人,都是人世间最好的人。
他们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善游者,挣脱外界审判,抵达物我两忘,得到欢喜自由。
第六,所谓修行,就是朴朴素素做好手头的事情。
修行,不是什么宗教的术语。
修行,就是凡人日常。
理发是修行,炸鸡排是修行,写文案是修行,码代码是修行,开门店是修行,搞科研是修行,抓犯人是修行,教学生是修行,好好吃饭是修行,好好睡觉也是修行……
修行,就是朴朴素素、安安静静地活在具体生活的深处。
觉悟修行的人会得好运的真相是:
你把心安在当下的事情上,安在此刻的状态里,安在如实的关系中,你就会像解牛的庖丁、卖油的老翁那样,在专注的心流中,拿到最好的善果,链接天地的规律。
你“修”好了此刻的心,就会在具体的“行”里,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
就像那个著名的禅宗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修行前和修行后,有什么区别?”
老和尚说:
“修行前是上山、砍柴、烧水、做饭,修行后也是上山、砍柴、烧水、做饭。
但修行前,上山是为了砍柴,砍柴是为了烧水,烧水是为了做饭,而修行后上山就是上山,砍柴就是砍柴,烧水就是烧水,做饭就是做饭。”
修行,就是在念念分明、刻刻清澄中,超越日常的混沌与焦灼,习得内在的秩序与平和。
感谢“鸡排哥”的爆火,给我们上的这残忍一课:
人生实苦,苦也修行。
福报终来,来去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