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央视曝光!又一骗局暴雷,涉及金额2000万,退休老人成香饽饽 ... ...

2025-10-7 09:15|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引言“阿姨,带上10万现金,一个人来后山,我为你作法消灾。”图源:河南都市频道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而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就在几分钟前,这位“大师”还信誓旦旦地告诉傅阿姨,她的儿子“农历六、七月可 ...

引言


“阿姨,带上10万现金,一个人来后山,我为你作法消灾。”


图源:河南都市频道

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而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就在几分钟前,这位“大师”还信誓旦旦地告诉傅阿姨,她的儿子“农历六、七月可能会出车祸”。

这番话成了压垮傅阿姨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与第一次3999元的风水课和第二次19800元的“深造”课不同,这次10万元现金的要求让她心生警觉。

她没有立即照做,而是将这番说辞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妹妹。

图源:央视新闻

正是这个平常的举动,成为了揭开整个骗局的关键。妹妹听后立即察觉异常,当天就陪同傅阿姨前往派出所报案。

几周后,当警方收网时,那位在直播间里侃侃而谈“逆天改命”的“国学大师”,在审讯室里露出了无奈的笑容:“我没想到会被抓。”

图源:闪电新闻

他的确没有算到这个结局。但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他和他的团队却精准地把握住了3000多位中老年人的心理弱点。利用这些朴素的情感,敛财超过2000万元

这并非什么玄学奇迹,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其筹码正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30万求买个“心安”

换来的却是一场空

这一切都始于短视频里那些看似免费的"国学课堂""八字命理入门"、"家居风水禁忌"、"面相与运势"......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学知识,成了诱骗中老年人的完美诱饵。

镜头前,他们身穿国风中山装、手捻珠串,引经据典,把晦涩的《易经》卦象说得头头是道。

图源:新黄河

用"命理"、"运势"、"劫数"这些专业术语,把简单的人生困惑包装成家常里短,营造出一种无所不能的神秘感。

张大妈的经历堪称典型。在一次直播连麦中,"李老师"免费为她测算八字,随后语出惊人。"您丈夫属相犯了大忌,恐患重疾。”

"为求化解,她花费12888元请回一座通关神,事后才发现这不过是块普通玉石。这个团伙专门针对40至60岁的中年女性,让600多人上当,涉案290万元。

图源:新法治报

陆先生的经历则揭露了这类骗局的另一面。作为《易经》爱好者,他被直播内容吸引,支付2000元报名"国学课程"。

不料半个月里,"大师"频繁更换,每个新来的都要推销课程。当他要求退款时,竟被直接拉黑。

图源:新黄河

更讽刺的是,这些"大师"在推销课程时,还不忘给学员"画大饼"。学好这门"手艺",将来也能靠这个赚钱。

线下骗局同样猖獗。在北京一家按摩店内,常客小张被店主诊断出"童子煞",随后又被以化解"桃花劫"等名义,层层设套骗走近30万元。

老板甚至专门招聘员工扮演特定角色,二人一唱一和,将普通的按摩店变成了"玄学骗局"的舞台。

图源:法治进行时

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骗局往往呈现出"套娃式"的特点。浙江的张斌发现,母亲参加"国学班"后,从"看风水"升级到"改命运",短短时间消费数千元。

"助教"不断发送消息制造焦虑,甚至索要户型图、养老金数额等隐私信息。

图源:钱江晚报

在"国学"的光环下,藏着一条成熟的诈骗产业链。他们深谙人性弱点,精准把握中老年群体对健康、家庭、运势的关切,将传统文化异化为敛财工具。

从免费测算到天价消灾,从线上直播到线下设套,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但核心始终是利用人们的善念与关切,将传统文化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金钱游戏。

“AI造神”与“苦情剧本”

榨干中老年人

这些打着“国学”旗号的组织,本质上是一家标准化运营的“焦虑制造工厂”。他们的商业模式清晰得令人发指。

与传统线下骗局一脉相承,线上骗局的第一步同样是“撒饵”

他们通过AI工具批量生成玄学知识或视频,然后以"免费看手相"、"扫码领吉祥物"等诱饵内容,打造出一个个看似高深的"专家"人设。

不管是视频还是图文内容都会反复推送,给45岁以上对易经八卦感兴趣的用户。

图源:抖音

一旦有人上钩,立刻被转入精心设计的"私域战场",而微信群、企业微信成了他们的主阵地。在这里,"助教"们开启全天候的"情感养猪"模式,从清晨的问候到深夜的关怀,从倾听家长里短到"开解"人生困惑,一步步建立起情感依赖。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数周,直到受害者彻底卸下心防。

图源:央视新闻

更可怕的是其标准化的"收割流程"。通过日常聊天搜集到的家庭信息,都成了量身定制的"苦情剧本"。

如子女工作不顺就是"命理冲撞",身体不适就称"风水问题",备孕困难便说"命中有劫"。

图源:抖音

每个"痛点"都对应着明码标价的"化解方案"——从几千元的改名服务到数十万元的消灾法事。

在这个过程中,连"大师"都是可批量复制的。一位落网"大师"交代,他们经过统一培训,学习固定话术,甚至设有"合规部门"指导规避敏感词。

整个流程就像一条精密的生产线,传统文化成了最好的包装,人性弱点成了最准的靶心,而中老年人积攒半生的财富,就这样在精心编排的剧本中悄然流失。

"玄学经济"破圈

从民间信仰到资本宠儿

当年轻人开始用星座配对、用塔罗占卜,玄学已完成从边缘到主流的华丽转身。这个曾经被视为迷信的领域,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商业化、规模化。

据中国科协的调查报告揭示,全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相信玄学。市场的狂热直接催生了产业的繁荣。

头部玄学IP"同道大叔"早在2016年就被上市公司以2.18亿元收购,创始人套现1.78亿元实现财富自由。

图源:界面新闻

资本市场上,马云曾参投了"星座女神"的A轮融资,腾讯战略入股"测测星座"。这些知名机构的入局,标志着玄学经济已经完成了从迷信到资本宠儿的蜕变。

图源:企查查

图源:天眼查

而这看似神秘的行业背后,是高度公司化的运作体系。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算命类企业从2011年兴起,2015年新增53家达小高峰;风水类则2000年开始冒头,2019年新增3673家创纪录,目前总量突破4万家。

走进任何一家"文化传媒公司",都能看到标准化的办公场景,数十名"国学助教"戴着耳机,通过企业微信与中老年学员沟通;

图源:钱江晚报

管理人员在工位间巡视,防止员工使用私人手机;业绩白板上实时更新着销售数据。整个办公环境与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别无二致,只是产品从代码变成了"命运"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学助教"的底薪通常在5300元左右,完成基础业绩后可按7%至15%的比例提成。

图源:新法治报

央视记者暗访透露,原价3999元的课程给员工的底价2200元,超出部分全归销售所有。这种激励制度下,员工月入数万并不罕见。

图源:央视新闻

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从公域引流到私域圈养,再到终极收割,每个环节都打磨得无比娴熟。最令人咋舌的是,业内甚至形成了专攻平台规则的“避规军规”,通过专业研究来设计完美绕开监管的营销方案。

孝顺输给了套路

“国学”成了骗局最好外衣

为什么如此简陋的骗局能屡试不爽?数据背后是残酷的社会现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31031万人,占22.0%,其中65岁及以上有22023万人,占15.6%。

图源:国家统计局

他们中的许多人,面临着健康焦虑、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最深层的——情感孤独。

而这些"国学大师"们深谙此道。他们研究的不是《易经》典籍,而是老年人最脆弱的情感软肋。对于时刻牵挂子女健康与前途的父母来说,"宁可信其有"成了最容易被攻破的心理防线。

面对此类骗局,监管却面临重重困难。这些团伙采取跨平台作战模式,由于涉及多个平台,执法部门需要跨平台协作,取证难度大、办案周期长。加上骗子们打着"文化传播"的擦边球,让案件定性变得更加复杂。

2025年,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打击违法信息外链”专项行动,伪国学等利用封建迷信进行恶意营销的内容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但要根除这一现象,仍需平台加强技术监测,对异常交易和关键词进行实时预警,并建立严格的黑名单制度。

而对每个普通家庭来说,最坚固的防火墙或许是子女的陪伴与沟通。“多回家看看,多打个电话,让父母的情感有所寄托,”一位成功劝阻母亲上当的女士说,“这比任何反诈宣传都管用。”

写在最后

骗局会终结,但人性的需求永在。与其期待骗子从世界上消失,不如用陪伴填补父母内心的情感空缺。毕竟,再高明的骗术,也敌不过一句"爸妈,我回来了"的温暖。

来源|品牌观察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