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经济风雨飘摇,倒闭潮持续席卷各行各业,企业清盘和重组案件数量屡创新高。被称为“清盘王”的黎嘉恩,作为安永企业重组与业务重塑战略与营运咨询主管合伙人,近日首次向媒体披露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背后的秘密。他以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刻剖析了当前香港企业的生死存亡时刻,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重组技巧和市场潜规则,令人震惊之余,也为众多濒临破产的企业指明了求生方向。 
据最新统计,2024年前八个月,香港破产呈请达6707宗,强制清盘呈请544宗,几乎追平去年全年数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倒闭潮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为严重。黎嘉恩坦言:“这是一场悲哀,经济的不确定性让许多企业撑不下去,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几乎成了重灾区。” 房地产写字楼市场持续低迷,资金链断裂频发,许多公司现金流捉襟见肘。银行对抵押品价值的下跌反应激烈,催收贷款(Call Loan)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黎嘉恩形象地描述:“买家市场,买家挑三拣四,物业质量和价格成了生死攸关的关键。” “清盘王”揭秘:企业重组的三大法宝黎嘉恩强调,自己不仅是“清盘王”,更是“企业医生”,致力于通过债务重组挽救企业生命。他透露,香港虽无美国Chapter 11破产保护机制,但通过法院安排的债务重组,企业有机会避免直接清盘,员工、债权人、股东都能“拿回点东西”,远比全军覆没的清盘局面好。

那么,企业如何在绝境中逆转?黎嘉恩总结了三大招数: 拖延时间 向债权人争取债务延期,并给予“甜头”以利诱债权人配合。这不仅为企业争取喘息空间,更为后续重组赢得时间。 减债 直接削减债务负担,减轻企业压力,重塑财务结构。 揾救兵 引入“白武士”或出售资产,注入新资金,改善现金流。
不过,他也坦言:“世上没有纯粹的白武士,大家都是利益驱动。所谓的‘黑武士’可能条件更苛刻,出价更狠,但本质都是弱肉强食。” 
与银行“讲数”的智慧:先谈最大债权人黎嘉恩还爆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企业与债权人谈判时,不应一一分别对话,否则“会被逼死”。他建议优先与欠债最多的银行谈判,因为银行之间的态度和策略不同,有时对你“最差”的银行反而会第一个伸出援手。 “你对某银行一直还钱,它反而可能第一个杀你;对另一家银行一直拖欠,它反而愿意支持你,因为它不想你倒闭后一分钱都拿不到。”这一反差令人咋舌,也反映了金融世界的复杂与现实。 求救时机决定生死,专业人士不可或缺黎嘉恩警示企业主:“一旦预见财务危机,千万不要自己单打独斗,立即找专业人士帮忙。”他用形象比喻说:“身体不舒服做手术,你会选名气大但不常做手术的医生,还是天天做手术的专家?当然是后者!” 他强调,企业若拖到客户流失、员工离开,才来求助,重组价值已大幅降低,只能走向清盘的结局。

大型地产商危机未至最坏,楼市谷底仍有悬念面对近日某大型地产商陷入债务危机,黎嘉恩评估称:“情况还没到最差,有幕后支持力量,但未来走向仍不明朗。”他认为,楼市已跌至谷底,短期内难见反弹。 此外,他点名零售、制造及进出口行业,指出问题并非经济整体,而是性价比劣势。深圳低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香港相关行业竞争压力骤增,企业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来源|港闻港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