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暴涨68.46%,市值超3100亿港元!
国庆前一日,紫金黄金国际从巨无霸紫金矿业成功分拆上市,成今年全球第二大IPO,给香港股市狠狠撒了一波大红包。
在赚钱氛围一片大好之际,另一家巨无霸京东集团——拟分拆旗下工业供应链与服务的京东工业上市,会不会复刻上述财富机会?
港交所官网近日披露,京东工业第4次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瑞银。市场曾传其拟集资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预计将于10月或11月完成IPO。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注册于香港。
若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旗下第6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刘强东又将收获一个IPO。
对刘强东而言,这不仅是资本版图的扩容,更是京东在工业赛道的一场关键突围。
工业供应链的“数字化推手”
追溯可以发现,京东工业的前身是京东集团孵化布局的工业业务,2018年10月,成为京东商城的一级品类,在首页有了入口,正式进入核心主营业务范畴。
很多人会先入为主地将京东工业等同于"卖螺丝螺母的电商平台",但这远远低估了它的业务内核。
其核心定位是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具体来说,京东工业主要服务于MRO采购市场。MRO即维护、维修和运营物料,涵盖企业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及修理所需的非生产性物资采购。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已提供约5710万个SKU,涵盖77个产品类别,商品供应源自约12.17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供应网络。
从服务范围来看,京东工业客户覆盖广泛,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二个月,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其中2025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客户包含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同时服务超26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京东工业的上市征程堪称"一波三折",此次递表已是两年内的第四次尝试。
该公司曾于2023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随后在2024年9月更新招股书重启IPO。前两次尝试均因招股书失效而告一段落。
2025年3月30日,京东工业第三次递交招股书,继续冲刺港股IPO。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19日,京东工业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这份通知书允许公司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并于港交所上市。
豪华股东阵容云集
从过往融资来看,京东工业备受资本青睐。
2020年,京东工业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
2023年的B轮融资中,中东资本成为重要参与者——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与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资管集团M&G、私募巨头EQT旗下亚洲平台BPEA EQT及红杉中国跟投。
此次融资后公司估值攀升至约67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477亿元),三年间增长了三倍。
这个数字背后,是资本对其市场地位的认可——按2024年交易额计,它在国内MRO采购服务市场的规模是第二名的近三倍,市场份额达4.1%。
招股书显示,京东集团持有京东工业77.32% 股份,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直接持股3.71%。在2024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京东刘强东以74亿美元身价排名第42位。若京东工业上市,刘强东的财富将再上一步。
从巨亏到盈利的逆袭
京东工业的业绩报表,呈现出典型的"成长型企业画像"——营收稳步增长,利润厚积薄发。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3.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1%。2025 年上半年营收再增18.9%至102.5亿元。
更关键的是盈利拐点已现:京东工业在2022年曾录得13亿元的净亏损,但到2023年已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480万元。
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7.62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54.9%。
亮眼数据背后,是其在激烈竞争中的领跑优势。当前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高度分散,前十大企业合计份额不足1.5%,而京东工业凭借 "技术+供应链" 双壁垒,在MRO赛道形成显著优势。
刘强东的供应链野心
对于京东和刘强东而言,京东工业的上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刘强东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阐述了京东的战略布局方向:“京东集团所有业务,我们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如果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现在几乎做到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着供应链来做。”
对京东集团而言,这是"业务分拆战略" 的关键一步。通过分拆上市,京东工业可获得独立融资渠道,减少对集团资金的依赖,同时借助资本市场估值重塑,释放工业赛道的成长价值。
如今,万物互联,AI“大行其道”,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或许才是刘强东布局工业赛道的终极野心。京东工业的4次递表,既是一家企业的上市执念,也是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
来源|香港直通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