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网友拍摄到上海万象城里,
有一家网红面包店在营业结束后,
店员直接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
扔进了垃圾袋里。
现场情况如何?
新民晚报记者昨天实地探访
这些面包完全可以食用,而且价格不菲,如此浪费粮食令网友们心疼不已,而该店店员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表示,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会在营业结束后做销毁处理,虽然也觉得浪费,但没有办法,是公司的规定。
此事引发网友讨论
有人觉得无解
有人指出这是营销手段
锋面评论:应该学习一下“盲盒晚餐”
首先,我要向这家企业表达三分敬意,因为宁可扔掉也不卖隔夜面包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剩下的七分就都是遗憾,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剩余食物吗?打折或者赠送就真的行不通吗?
说来也巧,昨晚我刚刚去采访了上海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他们推出了一种“盲盒晚餐”,把每天卖剩下的食物装盒,在晚上七点准时开售,每份10元,不能选择,开到啥就是啥。
我在现场看到,有人开到了“隐藏款”大排骨盲盒,兴高采烈。也有人开到垫底全素盲盒,垂头丧气,但肯定都不亏,毕竟在上海市区花10元就能吃饱吃好的地方,并不太容易找到。
因此,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来食堂排队“开盲盒”。其中大部分,是早出晚归的外来务工者,能买到一顿量大、便宜、美味的晚餐,对打工人们而言就是最大的福利与惊喜,他们对此感激不已。
同时,这一举措也节约了粮食,避免浪费,减少了处理剩饭剩菜的成本,可以说一举多得,既是环保公益,也是暖心善举,值得餐饮企业学习。
我也能够理解,那些店家每天丢弃剩余食物,其实面临着一个经济学问题。处置剩余食物不论是打折促销,还是免费赠送,都有经济以及风险的成本,企业可能觉得相较之下丢弃的代价最低,但却忽视了社会效益以及示范影响。
是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让这种奢侈的处理方式成为可能。但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仍在为争取一口食物而奔波劳顿,人类依旧没能完全摆脱粮食危机的阴云。节约粮食、合理分配应当得到提倡,这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我们所应肩负的责任。
期待那些企业,能够有所改进,找到不浪费食物的处理方式。如果的确没有能力,也有专门的公益机构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可以开展合作。可能会多一点麻烦,增加一些成本,甚至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回报一定是丰厚的,来自社会公众的认可,以及受益群体的感谢,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一笔良心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