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39岁清华博士送外卖,土木硕士卖烧饼:学历崩塌的时代来了? ...

2025-9-14 09:26|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亲爱的,这里是知音真实故事·热点栏目。又到开学季。莘莘学子们开始奔赴心仪的大学。往年,清华、北大是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学府,985、211是高分首选。但今年,情况却有了变化——撕开名校滤镜今年,杭州高考生小 ...


亲爱的,这里是知音真实故事·热点栏目。

又到开学季。

莘莘学子们开始奔赴心仪的大学。往年,清华、北大是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学府,985、211是高分首选。

但今年,情况却有了变化——

撕开名校滤镜
今年,杭州高考生小朱以600分的成绩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专业录取。
面对“重点本分数读职校太可惜”的惋惜,小朱说自己选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考虑到这个专业有98%的就业率,所以决定做些勇敢的尝试。”
无独有偶。浙江考生贺显贻考了604分的高分,放弃双一流大学而选择了职高——武昌职业学院的定向培养军士。武昌职业学院是定向培养军士试点院校,已为部队输送了800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
高分读职高的选择,无疑对主流价值观与和当下的教育范式发起了挑战。但这,仅仅是开始。
大学“被放鸽子”的情况,实际从去年就开始了。
2024年,全国50多所大学出现了“大学生跑路”现象:广州一个本科有167名新生放弃入学,江西的师范大学有160人没到学校报到,湛江技术学院预计招生7544,实际只招到了1189。 
甚至,连代表着最高学术水平的清华、北大也未能幸免。
今年,重庆考生677放弃北大报考西湖大学;
江西三名过了清北分数线的考生,舍弃清北选择了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让班主任直接破防在网上发起了“小作文”;
浙江考生韩冬煦高考691分,还参加了“强基计划”,够上清华的分数,第一志愿却是首次招生的民办高校——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韩冬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是做科研,最好是人工智能方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一新生不分专业,大一的第二学期末可以在数理基础科学、智能制造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些正好符合韩冬煦对自己专业的规划。
这说明,学生和家长在进行教育决策时,优先考虑的不再仅仅是学校的名气或学历的层次,而是“学什么能真正找到工作?”
从“名校光环”到“专业优先”,时代转向的背后,是无数学子在焦虑中的抉择。
其背后折射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

当博士外卖员开始裸跑
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正倒逼着学生、家长,从盲目追求学历光环转向更务实、更以就业能力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选择。
而另一方面,高学历送外卖的新闻不断登上热搜,“7万硕士送外卖”“外卖平台本科率首次突破30%”的标题牢牢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这些新闻有些被辟谣,有些未被证实,但的确有一批“脱下长衫”的先行者,开始裸跑。
比如,39岁的博士外卖员丁远昭。
今年刚高考结束后不久,丁远昭身穿美团工作服,以“39岁男博士、清华本科,北大研究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的身份,给准大学生们录了一段话:“无论高考考得好或不好,心态都放平,大家以后工作都差不多。”
这段视频转发高达10w次,与此同时,丁远昭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也成为了当下热议的焦点。
丁远昭的教育履历,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都无法企及的。
2004年,丁远昭以700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2008年攻读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硕士;2012年,成功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并在2017年顺利毕业;2018年,入读牛津大学,并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丁远昭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过博士后研究员。
2024年3月,合约到期没有续签,丁远昭被动失业,随后就是漫长的求职过程。
新加坡科研岗位竞争激烈,加上他的研究方向本来岗位就少,年纪也逐渐失去优势。
参加了十几场面试都石沉大海,迫于生活,丁远昭开始送外卖。一开始是在新加坡跑,现在是回到国内继续跑,并在网上开始记录跑外卖的生活。
面对“利用人设制造反差博力量”的质疑,丁远昭表示:“再优秀的人,也无法无视大环境的变化。”
丁远昭一开始选择送外卖,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但八个多月过去了,他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新的价值: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与其焦虑,不如先把生活过好,再慢慢找准方向。
又能做有氧运动,又能赚钱。
外卖这份别人不看好的工作,却让丁远昭感到很满足。

失业的土木硕士去做“军火商”
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去年从土木工程系毕业的研究生小杨。
土木工程专业这几年的就业环境严峻:2023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9.6%,新开工面积减少 17.2%,传统施工岗位需求也随之下降。
更关键的是,许多学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跟行业发展严重脱节,毕业了但是行业技能跟不上了。
为了应对市场趋势,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从去年开始,陆续宣布取消土木工程专业。
就在这一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小杨,毕业了。
作为土木系学生,小杨跟许多同专业学生一样,毕业后干着跟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几个月后,小杨无法适应这种被束缚的生活方式,辞职回老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杨整理杂物时发现了父亲闲置的老式烤炉。他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学会了制作烧饼。
一开始,小杨只是规规矩矩做圆烧饼,在小学门口卖,生意一直不好不坏。后来,一个“小客户”给了他启发,校门口的小学生问他能不能做一把“枪”,烧饼小杨接到“客户”需求,立马动手,交验成果时,小客户两眼放光,十分满意。
很快,烧饼小杨因生产了“沙漠之鹰、非洲之心、法玛斯、AK”等武器,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军火商”。每天下午 5 点左右,他就会骑着电动车,带着他的 “ 神秘军火库 ” 出摊。
为什么叫“ 军火库 ” 呢?

因为他卖的烧饼,最与众不同的就是造型,沙漠之鹰、非洲之心、法玛斯、AK 等各种游戏里才有的枪械造型,在这里都能找到。

小杨生意越做越大,还直接拿下“ Labubu、Hello Kitty 、皮卡丘、海绵宝宝”等超萌的热门卡通形象。

五点左右出摊,十几分钟秒没,常有跑得慢的学生吃不到小杨的烧饼。

仅靠卖烧饼肯定养不活自己,小杨真正的价值是自媒体领域。

研究生“沦落”到小学门口卖烧饼,这个话题本身自带流量,再加上其烧饼造型很有创意,很快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烧饼大王,他也因此在短短两个月间吸粉40万。
甚至有家长带着孩子开车40分钟,就是为了吃他一口烧饼。

“土木和水泥,做烧饼与面”,是小杨给自己开辟的新路。

在他手里,一坨平平无奇的面团,被变成了小朋友们的“社交货币 ”。
烧饼不再是单纯的食品,而是玩具,是炫耀,是能带来快乐的“小宇宙”。
土木失业的研究生,靠着给小学生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摸索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保研的复旦高材生退学卖土豆
从复旦退学的费宇,是另外一个拥有“双倍成功”的“天选摆摊人”。
世俗眼中费宇应该有光明的未来。本科是四川大学,大四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SCI论文。
家人期待他从复旦毕业,成为传统想象中的精英或人上人。但费宇却做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决定——退学卖土豆泥。
卖土豆泥并非费宇一开始的想法。费宇在读研期间备受煎熬,甚至是出现了躯体化症状:失眠、恶心、干呕、反胃……
费宇意识到,如果不逃离这个环境,自己很快就会被吞噬。
退学后,费宇回到四川大学做了几个月的科研助理,他的计划是重新考研,目标是申请美国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的直博。
2025年2月1日,费宇如愿收到了offer。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特朗普缩减了美国众多大学的财政预算,直接导致了费宇的博士奖学金被砍掉。
要想顺利读博,需要费宇自费几百万。
权衡之下,他觉得不如卖土豆泥。就在川大门口。下午五点,川大华西校区北门外,各色小吃排成一溜,人最多的摊子就是费宇的。
一名川大退休的英语教师特意赶来,跟费宇用英语交谈了几句,赞叹“他的英语很流利。”
与此同时,他在社交账号“华西食研室”分享做土豆泥的教程。

即便是做土豆泥,他拿出的是做科研的认真心态。

50斤新鲜土豆,剁葱姜蒜、青红椒、折耳根,给料汁勾芡,在料桶里翻搅食材。就像他曾经在实验室里一样。摆弄EP管、移液器,调配试剂,把它们做成精致复杂的数据。
费宇形容,现在每天很忙碌,很累,但这是一种“身体重,心灵轻”的状态。

只不过,家人原本指望他进入高等学府完成学业,光耀门楣,最后却是在高等学府门口摆摊,这落差,不仅是亲友,在整个社会的争议声音都很大。

面对这些社会压力,费宇非常坚定:“我觉得是一种勇敢。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客观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退学是我当时的最优解。”
“每年毕业生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填不完的。我觉得,我可以代表这批脱下孔乙己长衫的人。”
除了上面三位率先“脱下长衫”的勇士,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老范也选择了送外卖,985哲学硕士陈涛跑去开网约车,同济大学研究生马彬彬入职火锅店,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放下手术刀拿起糖水勺,中传硕士生毕业两年开始干保洁……
“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选择,越来越多。
万千奔跑在基层的学子,他们的故事看似“可惜”,却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土木小杨成了有名的“孩子王”,纯朴童真的小朋友治愈了他,所以他的烧饼只卖小学生,一块钱一个,童叟无欺;
丁远昭说喜欢干外卖,因为外卖这份工作不会定义你,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费宇也在忙碌中摆脱了躯体化焦虑;
北师大硕士老范说虽然收入少了,但是他在其他地方收获了更多,比如:有位大姐每次都会给他送瓶水,素未谋面的同行小哥帮他取电池…… 
他们说,每当遇到这些简单纯真的人,被陌生人的善意温暖,就能抵消微薄的收入所带来的落差感。
人的希望和热情,就是这样被生活中点滴的善意支撑起来的。
有勇气转行,被善意治愈、还清了债务、找回了自我和对生活的掌控感这种状态,才是真正地——活着。

生活的答案从不止一种
尽管小杨、费宇、老范“脱去长衫”开始裸跑,为我们重新界定了成功,但是每次看到类似的故事,多数人仍会唏嘘,甚至生出“读书无用”的感慨。
对此,罗翔老师曾给出答案:读书分为功利性读书和非功利性读书,功利性读书的底层逻辑是一种成功主义的价值观——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实现阶级跃迁;而非功利性读书才是必要的,因为它能让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定,在挫折时仍有前行的勇气。
之所以觉得唏嘘,正是因为被成功主义塑造了太久。
#在送外卖之后差点忘记自己以前是干嘛的#系列故事里,多数人看到后的第一感觉也是心酸:送外卖之前,他们曾是三尺讲台的老师、火场逆行的消防员、艺术大厅的演唱家、穿着西装坐在演播厅的央视主持人……
曾经光鲜亮丽站在舞台上,如今却在街头巷尾弯腰捡碎银几两。
觉得心酸,恰恰是因为我们只会用世俗教给我们的标准去界定成功。可是成功的定义,向来不是如此单一。
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生命力的绽放?毕竟,除了心酸,我们还忍不住地为他们鼓掌喝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是生活的英雄。
我们或许都曾困在“精英主义”的模板里,可小杨的烧饼,费宇的土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活成别人的“标准答案”。
学历不是一切,但它肯定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见识和能力,只要你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它。
正如蔡崇达在《命运》这本书中的一段话:

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的。它会让你难受,让你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你只要知道,只要你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你。所以你难受的时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它还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摘自曾哥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