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估值10亿港元地皮,香港餐饮一哥如今半价卖,香港的昔日辉煌的“商铺传奇”这是怎么了?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1975年麦当劳正式进入香港市场,如今麦当劳在香港所开的门店,更是达到了256间,在门店数量上,那是妥妥的“香港餐饮一哥”。
从1975年到2025年刚好50年,然而就是在这个50周年的日子里,在香港开了两百多家门店,拥有1.5万员工的麦当劳,却要清仓出售旗下所拥有的全部香港物业。
根据公开的报道来看,麦当劳在香港50年里总共买下了23间物业,里面不乏一些麦当劳买了多年的店铺。

图源:网络比如在这23间店铺中最大一家——于尖沙咀星光行的物业,是麦当劳在36年前以6000万港元买入的。
36年前购入的物业今天才卖,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麦当劳买下这处物业之后,挺过了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如今麦当劳却选择一键清零,这就多少让人想不通了?
此处店铺到2019年的时候,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港元,三十年来价值翻了不止10倍。
如今仅仅6年过去,这处物业的估值已经腰斩,只有4.6亿港元,但即使如此麦当劳还是要卖。
图源:仲量联行
几十年的店铺说不要就不要,就算半价也要卖出去,这次还不是卖一两处,而是全部清仓,麦当劳这是要干什么?
就在传出麦当劳要出售旗下全部香港物业的前后,还传出李嘉诚家族50亿港元卖“老宅”的消息。
甚至有些网友还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一时间众说纷纭。
购物天堂的“商铺传奇”
正跌落神坛
在传出麦当劳清仓香港物业的之后,又传出李家要卖掉50亿豪宅。再结合麦当劳出售在港所有地皮,网络上一时间众说纷纭,直言它们这是要“跑”。
然而在8月4号,李家长子却澄清道,相关报道是虚构的。李家根本就没有出售打算。
而麦当劳出售在港的所有物业,也有自身的布局考虑,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本不是“要跑”。

图源:网络如果把麦当劳要清仓在港物业的前后背景理清楚,就会觉得麦当劳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也“合理”。
毕竟如今的香港,已经不是五十年前麦当劳初来乍到时的香港了。曾经一铺难求的香港商铺,如今有不少都沦落到了“吉铺”的地步。
根据香港相关单位在上个月的公布的研究显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的四大购物区,总共有897间已经结业并待租的吉铺。
街面上店铺的空置率已经达到了12.1%,创下了四年半来的最新纪录。这还是第一季度的数据。

图源:金融界而根据当地的房产服务商的统计,在今年的第二季度,香港主要商业区的一线街道的店铺,其空置率还有上升的趋势。
空置率上升最明显的是铜锣湾,其第一季度的空置率才5.3%,到了第二季度这个数值就飘升到了13.2%。
随着街道铺面的空置,附近相关的店铺租金也随之下调。具体到铜锣湾、尖沙咀、旺角这几个热门商圈的租金,季度下跌分别达到了3.6%、3.4%、1.7%。
如果按照这些商圈中的部分铺面在高峰期的租金来算,有一些铺面如今的租金,距离峰值时的租金,已经下滑了50%甚至以上。

图源:网络而麦当劳这次清仓的店铺中,有不少都位于这些商圈中。从这些数据来看,目前香港的餐饮和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大洗牌的阶段。
比如许多经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香港餐饮老字号接连倒闭,而存活下来的许多餐饮行业或者新开业的店,也纷纷做起了诸如“两餸饭”之类的平价快餐。
这些被一些网友戏称为“穷鬼套餐”的平价快餐,以高性价比、多样菜式、荤素搭配赢得了不少香港人的青睐。

图源:星岛头条在这个背景之下,入局甚早并且手握重牌的麦当劳,其实早已从中赚了不少,如今在这个阶段麦当劳直接选择了“梭哈”物业,这种决定更像是一种观察。
为什么说是观察呢?因为麦当劳的这次清仓物业,不同于其他关门的香港餐饮老字号,直接关门走人。
麦当劳虽然把在港的物业都卖了,但并没有关门,也并没有走人,反而有一种要继续长期经营的趋势。
因为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香港的消费其实并不差,许多数据结果都反应了香港的餐饮零售业正处于复苏阶段。

图源:网络但是如今香港“两餸饭”的盛行,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和结构都在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以静制动的观察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套现30亿港元却不离场,
麦当劳想干嘛?
今年刚好是麦当劳进入香港的第五十年,可以说这23家店铺,是麦当劳在香港辛苦经营了50年而来的。
如今麦当劳怎么说卖就卖呢?其实在六年前的时候,麦当劳就曾经尝试过一次卖铺。这家店铺就是前面所说的,麦当劳在香港拥有的最大物业。
在2019年的时候这处物业的估值还有10亿港元,6年过去如今的估值只剩下了4.6亿港元。
上次卖不出去,如今已经直接亏了一半,所以这次麦当劳要清仓旗下的在港物业,更像是一种及时止损。

图源:网络毕竟麦当劳真正赚钱的业务,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只靠做快餐,卖汉堡赚钱。麦当劳还有一大赚钱的业务,其实是房地产。
麦当劳是做快餐起家,但是其发家却离不开买地卖地收租金,这里面到底有多赚钱?
拿2024年麦当劳的年报来看。这一年麦当劳的全部营收为259.2亿美元,而麦当劳在房产业务上的营收,就足足有100.17亿美元。
整个房地产版块的营收也占到了麦当劳年营收的38.65%。

麦当劳年度数据一百亿美元的租金收入,恐怕很多的房地产巨头都做不到,但是麦当劳做为一家闻名世界的餐饮公司却做到了,并在房地产界玩出了花来。
麦当劳搞房地产,可能比香港的许多房地产巨头都要早得多。在1956年前后,麦当劳就成立了相关的地产公司。
彼时的麦当劳,采用了“无本生利”的方法,先是说服地块的拥有者,让他们同意在这块地建麦当劳。
等麦当劳门店建起来之后,麦当劳又将门店抵押给银行,拿到贷款之后再来支付门店租金。通过这种方法,麦当劳获得了大量现金流。

图源:网络如此一来,原本只有一千美元起步资金的麦当劳房地产公司,迅速扩大,没几年麦当劳房地产公司就拥有了1.7亿美元的资金。
如今麦当劳既把汉堡薯条玩的明明白白,还把买地收租卖地玩的明明白白。
麦当劳不只研究如何把汉堡薯条做的更好,还研究如何哪个地块,哪处地皮,有升值的潜力。现在麦当劳的营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收加盟费,二是收租金。
正如麦当劳之父雷·克罗克所说,麦当劳真正的生意是房地产。现在麦当劳如此清仓,必定是其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充分考虑的结果。

麦当劳海报而且麦当劳也明确表示了,未来麦当劳还会继续运营在港的麦当劳门店,还会深耕在香港的市场。
这种卖而不走的方式,也更有利于麦当劳更加积极的应对各种风险。
连续三年下跌
香港“收租佬”正开启甩卖模式
麦当劳清仓在港物业,其实并不是单一事件,如果和其他事情连起来看的话,麦当劳出售所有的在港物业,可能是一个“无奈”之举。
麦当劳此处在港清仓物业,之所以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
其一是因为麦当劳做为一家世界餐饮巨头,与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都有联系,是一个大家熟知的品牌,其所做之事自带关注。

图源:网络其二是因为麦当劳此次一下子就清仓估值30亿港元的全部在港物业,动作幅度之大,交易金额之多,让人惊讶。
但其实仅仅在上半年,在香港并不单只有麦当劳在卖物业,麦当劳的交易金额也不是其中最多的一个。
仅仅在披露出麦当劳清仓在港物业消息的前几天,香港一家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聚汇集团,就把旗下3处估值10亿港元的物业全部出售。
在月中的时候,更是有一笔估值上百亿港元的物业被出售。

图源:金融界7月16号的时候,做为香港的房产巨头——新世界,就计划把曾经投资超两百亿港元的香港国际机场项目出售掉。
这还没有结束,曾经香港的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繁荣,造就了一批赚得流油的“收租佬”。
如今的香港已经到了一个周期性调整的时期,一个又一个曾经的“商铺传奇”和“楼市神话”正在慢慢的破灭。
在繁荣中实现巨额财富积累的“收租佬”们,如今也纷纷及时止损,因为已经有案例在面前,不及时止损的后果是多么的惨烈。

图源:网易新闻比如纪惠集团的汤文亮,其在2018年到2021年这几年间,以22亿港元的总价,购入了李嘉诚在中环中心的三层物业。
彼时楼市还比较稳健,出租率也高,所以汤文亮一度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甚至说李嘉诚必定会后悔。
没想到如今因为楼市下行,仅仅过了4年时间,汤文亮就为这个交易,付出了账面亏损7亿的代价。亏损巨大的汤文亮,甚至要卖自住宅来缓解资金压力。
这样的案例,在香港的房地产大潮中不在少数。在这场物业出售的大潮中,不仅仅是个人或是企业财富的转移现象,更是香港经济转型的一个侧面反映。
写在最后
麦当劳作为国际餐饮巨头,其在香港一次性清仓所有物业,交易金额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麦当劳这个动作背后所带来的市场示效性,影响或许颇大。但是麦当劳一边卖物业,一边却选择留下,并且还要庆祝进入香港50年。

麦当劳总部回复——《南方日报》这样的双重魔幻背后,体现的正是资本的趋利避害性。麦当劳选择“改卖为租”,选择继续留在香港,这证明麦当劳还是看好香港市场的。
做为一家卖汉堡的房地产公司,麦当劳一直秉承的是轻资产的商业战略。这次其把店铺都卖了,不少人都认为麦当劳在香港是“退了一步”。
其实麦当劳只是“挪了一步”,从买家变成了长期租客,把手上的地产脱手,也更加符合麦当劳的轻资产战略。

图源:网络做长期租客比长期买家灵活,许多香港餐饮老字号都是直接关店走人,而麦当劳此次却走出了一条新路——关店不走人。
也许正是这种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才造就了这个国际餐饮巨头。
来源|品牌观察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