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提升了,上岛的游客更多了。
邹兴伦趁热打铁,利用桂山岛万山海战遗址、烈士陵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及妈祖诞辰、客家美食等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海岛旅游。在村“两委”推动下,桂山村还积极与港澳合作,开发“营地+团建+研学”等新玩法,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到海岛。

桂山岛文天祥广场。珠海万山/图
2024年,桂山岛游客量同比增长27.5%,旅游收入增幅达22.21%。 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智琛都看在眼里。“作为一名‘00后’,我能够下决心回到海岛,是被邹书记的那股工作劲头所感染,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去年,吴智琛通过考试成为桂山村后备干部,也成为建设家乡的“归雁”。
邹兴伦鼓励吴智琛用年轻人的视角宣传家乡。于是,吴智琛自学拍摄剪辑,镜头对准夕阳渔港、热闹民宿、飘香咖啡店,通过短视频为家乡引流。“发到网上后,很多网友都问这是哪里。”吴智琛打开手机里的素材库给记者看,他正计划做“海岛探店”系列。
在桂山岛游玩的旅客。李建束/摄
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和海岛发展势头的吸引下,像吴智琛这样返乡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邹书记,岛上旅游越来越火,我想明年不打工了,回家搞民宿,要办哪些证件?”面对返乡青年的询问,邹兴伦记在心里。他深知,留住年轻人,光靠情怀不够,得有实打实的路径。作为镇人大代表,近几年,他提交了7份建议,其中《关于加强镇域民宿市场准入标准和法规政策指引,吸引外出人才归巢创业的建议》为海岛人才引进提出了“金点子”。
“归雁”回巢兴桑梓。
“我是渔民子弟,知道‘看天吃饭’的苦,休闲渔业、深海养殖才是方向。我们带头搞好了,村民才放心跟。”在村集体企业股东会上,邹兴伦坚定地说。吴智琛等年轻干部,也积极参与到各类新项目的落地工作中。
桂山岛深海养殖场。李建束/摄
数据见证发展:去年,桂山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提升至243万元,纯利润达197万元,且增收来源多元化,从物业租赁为主的固有模式向发展文旅产业逐步转型。
采访中,小布遇到了98岁的村民谭来友,说起村子的变化,谭阿婆情不自禁唱起客家山歌。她拍着手说:“后生仔愿意回来,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老人家享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