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丰田汽车公布了2025财年第一财季(4-6月)业绩。受美国关税等因素影响,该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跌37%至84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0亿元)。为此,丰田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净利润将为2.66万亿日元,同比大幅下降约44%。消息公布后丰田股价应声大跌。
美国关税压缩盈利
具体来看,该季度丰田的营收为12.2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11661亿日元,同比下降11%,营业利润率9.5%;归母净利润8413亿日元,同比下降37%。
丰田特意指出,该季度公司营业利润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而全年损失预计将达1.4万亿日元。为此,丰田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3.8万亿日元下调至3.2万亿日元,净利润预期也从3.1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

前不久,美国与日本就关税谈判达成协议,对日本征收的“对等关税”定为15%,而日本需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汽车方面,美国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和零部件征收15%的关税,虽较27.5%有了大幅下调,但仍然显著高于最初的2.5%。
当然,承受关税压力的也不只是丰田,且与同行相比,丰田的成绩并不算糟糕。从近期各大跨国车企公布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来看,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等主流车企的净利润出现了20%~60%的同比下滑。Stellantis集团、日产、雷诺、福特、沃尔沃汽车等企业,更是出现了季度或半年度的亏损。
另外,由于美国关税政策以及持续的通胀压力,就在8月7日,日本内阁府宣布,将2025财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2%下调至0.7%。知名评级机构惠誉称,此次下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全球经济前景正趋于黯淡。

提产量 建新厂
关税影响避无可避,但从绝对值来看,丰田的利润还是遥遥领先于全球一众车企。例如,今年第二季度,大众集团税后利润2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9.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现代汽车净利润3.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通用汽车净利润18.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至于其他车企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丰田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令业内比较叹服的。DearAuto此前有一份数据引发业内热议,即其统计的中国18家上市的乘用车企业中,有13家实现盈利,但它们2024年的净利润总和为1226.77亿元。相比之下,丰田2024财年净利润达到4.76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23亿元)。
还有一份数据也令业内心惊。前不久,一份涵盖国内11家整车集团企业的报告显示,2020年到2024年,行业利润从2151亿元一路降至654亿元。相比之下,丰田上季度净利润即使缩水近四成,折合人民币仍超过400亿元。
丰田的精益生产、全球供应链协同、燃油车与电动汽车产品矩阵的均衡性、成本控制能力等,都是其盈利的底层支撑。对中国车企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上半年销量创4年以来同期新高,已经连续6年稳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尽管面临关税等挑战,得益于核心市场对其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强劲需求,丰田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到516万辆(不含日野、大发),同比增长5.5%,这主要得益于其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市场的强劲销售表现。
在中国市场,上半年丰田在华销量达83.77万辆,同比增长6.8%。其中,一汽丰田表现突出,创下合资车企销量最大增幅,增长16.3%至37.78万辆;广汽丰田微增0.6%至36.42万辆;雷克萨斯也实现1.3%的增长,销量达8.56万辆。截至7月中旬,丰田在中国累计销量突破2500万辆。

丰田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近日,多家日媒报道称,丰田已告知供应商,将2025年全球产量目标提升至约1000万辆,这一数字较年初时的计划(990万辆)略有增加,将逼近2023年的历史最高纪录水平(1003万辆)。同时,丰田还将2026年和2027年的产量预期分别上调至1020万辆和1050万辆,较年初计划增加了20万辆左右。
另外,8月7日公布财报当天,丰田宣布,将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购置土地,新建一座整车制造工厂。新工厂预计将于2030年代初投产,具体生产车型将在未来确定。丰田此举旨在将其日本本土年产能维持在 300 万辆规模,同时致力于打造一座融合尖端技术的“未来工厂”。
来源|中国汽车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