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爷爷关掉工厂陪读14年!曾被预言活不过6岁的浙江少年,考上浙江中医大 ... ... ...

2025-7-29 09:30|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7月24日,在衢州市龙游县一户民居里,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斌将一份鲜红的录取通知书递到徐立芃手中。龙游传媒供图坐在轮椅上的青年努力挺直腰杆,用仅能自主活动的三根手指紧紧捏住通知书,腼腆的笑容里透着坚 ...

7月24日,在衢州市龙游县一户民居里,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斌将一份鲜红的录取通知书递到徐立芃手中。

龙游传媒供图


坐在轮椅上的青年努力挺直腰杆,用仅能自主活动的三根手指紧紧捏住通知书,腼腆的笑容里透着坚定。

这张纸背后,是23年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抗争,是37枚钢钉撑起的坐姿,更是一个少年从“活不过6岁”的断言里,一步步走出的逐梦之路。

见证这一切的75岁爷爷徐竹生站在一旁,悄悄抹了把眼角。


一颗种子:从“一块钱的药”到中医药大学


“我要研制一种药,一块钱就行。”2014年,13岁的徐立芃在“浙江省美德少年”评选现场,对评委说出这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彼时,这个被罕见病困住的少年,已深刻体会到病友对廉价救命药的渴望——SMA作为罕见病,当时尚无特效药,即便后来有了药物,高昂的费用也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爷爷徐竹生至今记得,评委赛后拉着他感叹:“这孩子的志向,你们平常教过吗?”他摇头,那时才知道,孙子早已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徐立芃和爷爷徐竹生。龙游传媒供图。 

这颗种子在时光里扎根。三年前进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时,徐立芃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专升本,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在金职大的三年,他的专业统考成绩始终稳居年级第一。即便后来因身体无法参与实地实习,他仍坚持推着轮椅去医院药房看药材炮制、抄录老中医的药方,把药房当“课堂”,把药方当“教材”。

“他总说时间不够用。”徐竹生记得,备考专升本的日子里,徐立芃一边要补数学、英语,一边要啃下中药学专业课,常常学到深夜。全身瘫软的他无法久坐,靠37枚钢钉勉强固定脊柱,疼得厉害时就靠在轮椅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后又睁眼刷题。

最终,他在专升本的考生中,以理工类256分、全省323名的成绩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让那颗埋了十年的种子破土而出。


一场接力:从校园到社会的托举


徐立芃的逐梦路,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出生42天起,爷爷奶奶便开始照顾徐立芃的起居。

幼儿园时,奶奶攥着他的手练写字,整整半年,从画不出一个圈到能写下名字。

初中时,因频繁感染,他仅在校18天便被迫休学。在医生“要命就别读书”的警告声里,爷爷每周二、周四骑着车,往返几十公里送作业给老师批改,再带回满是红笔批注的本子。

高中三年,他从未踏进中学的校门,却靠老师上门辅导、在家啃课本,最终考上金职大。

大学里,教室到宿舍的20分钟路程,爷爷每天推着轮椅往返;实训课无法操作,老师便把实验室“搬”到他面前,让他看流程、记细节;同学们自发组成帮扶小组,帮他翻书、递资料,他则把整理好的笔记分享给大家,“互相成就”成了最温暖的注脚。

龙游传媒供图。


如今,这份接力棒传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手中。为让他顺利入学,学校已开过专题会:将教室调至一楼,方便上下学;设计个性化的住宿方案,好让陪护的爷爷奶奶也能住得踏实。“我们也是第一次接收这样的学生,边做边完善。”校党委书记王斌的话里满是诚意,“他的坚韧,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课。”


新征程:从专升本到考研,逐梦不止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徐立芃的书桌前已摆上了考研英语资料。

“明年12月就要考,只剩一年半了。”他语气平静,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专升本学制两年,留给考研的时间并不多。

龙游传媒供图。


但他早有准备。采访中,他特意提到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蒋笑燕的承诺:“无论是考研还是科研,学校一定会搭好台子,支持你。”

而他最期待的,是能接触到中医药研究的核心领域,“想看看中药里,有没有能扭转神经损伤的可能。”

爷爷徐竹生看着孙子,眼里有心疼更有骄傲。为了陪读,他早在14年前就关掉了经营多年的厂子。“当时送孩子看病太累,开车都能冲进田里。选孩子还是选厂子,我没犹豫。”

如今,为了让徐立芃能正常读书,徐竹生和奶奶仍每天花40分钟帮助他起床、做康复,“只要他想读,我们就陪到底。”

来源|潮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