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我国癌症高发,都是鸡肉惹的祸?提醒:真正要少吃的是这3个部位 ...

2025-7-6 08:5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酥脆的炸鸡、低卡的鸡胸肉沙拉、喷香的烤鸡翅……鸡肉低脂又营养,吃法还众多,是不少人的餐桌必备。然而,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营养期刊《Nutrients》的最新研究却将鸡肉推上了风口浪尖……2025年4月,意大利国家胃肠 ...


酥脆的炸鸡、低卡的鸡胸肉沙拉、喷香的烤鸡翅……鸡肉低脂又营养,吃法还众多,是不少人的餐桌必备。


然而,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营养期刊《Nutrients》的最新研究却将鸡肉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5年4月,意大利国家胃肠病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长达19年的追踪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每周摄入超过300克鸡肉的参与者死于消化道癌症的风险是每周摄入不足100克的参与者的2倍,而且全因死亡风险显著提高27%


研究者推测,背后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以下2个因素:



玉米、大豆等鸡饲料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沾染杀虫剂除草剂,并跟着鸡肉一起进入我们的体内。



不少研究发现,长期低剂量摄入有机磷农药等杀虫剂可能引起肝损伤、慢性脑损伤等后果。



鸡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它在受到高温炸、烤、煎或是长时间烹饪后,容易生成多环芳烃(PAHs)、杂环胺(HCAs)以及N-亚硝基化合物(NOCs,如亚硝胺)等有害物质。



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女性,男性受到的影响更大,这可能跟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男性的肌肉多,基础代谢率也更高,在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时,会产生更多代谢废物


而且男性每次吃的量通常较大,这些“垃圾”更容易堆积,时间长了自然会给身体找麻烦。



再一个,男性体内的睾酮(雄激素)含量更高,它会抑制身体里某“解毒酶”的活性,降低它们清理毒素的效率。


但要注意,这项研究其实属于观察性研究它不能直接证明因果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加工方式(如腌制)的影响。


所以并不代表鸡肉就和死亡风险画上等号了,也不是说男人就不能吃鸡肉了!






吃鸡是否会增加死亡风险还不能确定,但鸡的这些部位真得少吃。



这地方脂肪含量超高,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让血脂蹭蹭往上涨,时间长了还容易招来动脉硬化、脂肪肝这些毛病。


更麻烦的是,鸡屁股上有个东西叫尾脂腺,它会分泌油脂供鸡啄取来梳理羽毛,有防水、润滑、抗菌的作用。


但要是这玩意儿发炎或者长囊肿,里面就会攒一堆细菌和毒素,哪怕用高温煮都很难彻底杀死,吃了可能闹肚子或是食物中毒


再说了,鸡屁股本就是“拉屎”的场所,有大量细菌不说,万一没洗干净……



不少人就好这口,特别是炸得金黄酥脆的那种,殊不知它的脂肪也很“炸裂”。


鸡皮的脂肪含量能占到整鸡的30%~40%,平时总吃这种高脂肪的部位,长胖不说,还可能给心血管添负担




血液作为“运输线”,里面可能会有毒素、细菌或药物残留,吃了没有熟透的鸡血可能会食物中毒。



而且有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利可能在鸡血中掺入甲醛(防腐,1类致癌物工业明胶(增稠),长期摄入不仅损伤肝肾,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总的来说,鸡肉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无论是老人孩子补充营养,还是健身人群增肌,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想要吃好鸡肉、吃出健康可以从下面三个地方下功夫。



挑选生鸡肉时,优先选择白里透红淡黄,手感光滑、富有弹性的。



如果在表皮上看到红色针点且周围发黑,用手拍击后能听到“噗噗”的声音,要小心是注水鸡。


购买活鸡时,首选羽毛油润紧实,双眼有神,鸡冠鲜红的鸡。虚弱无力和胸部鼓胀发硬的最好不买,可能存在疾病。


喜欢吃鸡血的朋友,如果发现鸡血颜色过于鲜艳、散发化学药品味按压后迅速回弹,可能是“毒鸡血”,千万别吃!


总之,不管是什么鸡,都要认准正规市场和超市,务必仔细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检验标识!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周吃300-500畜禽肉,平均每天40-75克


也可以跟其他“白肉”换着吃,如鱼、虾、鸭等,同样富含优质的蛋白来源,换着吃营养也会更均衡。




吃鸡肉优先去皮的鸡腿肉以及鸡胸肉,这俩部位脂肪少、蛋白质扎实。


烹饪方式推荐低温慢煮、清蒸锡纸包烤,既能锁住营养,又不容易产生致癌物。如果是煲汤,时间控制在1-2小时就够了,炖太久反而会溶出更多脂肪和嘌呤。


最后,尽量少吃油炸、烤过的鸡肉,也不要贪嫩吃带血的白斩鸡,小心让细菌“钻空子”。



摘自39健康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