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每年感染几万人!深圳4岁娃身上发现,妈妈瞬间头皮发麻

2025-6-23 09:00|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最近深圳人收“红包”的季节到啦!这个季节出趟门回家身上多一堆“红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它出手真的太“阔绰”“红包”从来都是一堆一堆的给多点“红包”不稀奇然而,带娃去一趟公园回来却发现娃身上多了黑 ...

最近

深圳人收“红包”的季节到啦!


这个季节出趟门

回家身上多一堆“红包”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它出手真的太“阔绰”

“红包”从来都是一堆一堆的给



多点“红包”不稀奇

然而,带娃去一趟公园回来

却发现娃身上多了黑痣

还是蠕动的那种!

深圳妈妈低头仔细一看

瞬间头皮发麻



出门一趟

深圳四岁娃后脑勺长黑痣



"出汗没?别热着了。" 


刚吃过晚饭,四岁的梁心怡(化名)趴在地板上搭积木,梁妈端着水果盘过来,习惯性地摸摸女儿的后脑勺。


指尖突然触到个凸起的小硬块:像粘了粒没煮软的米饭,圆滚滚的,推一下还会轻微滑动。


"心怡,这里怎么长颗痘痘呀?" 梁妈凑近细看,隐约看见"痘痘"边缘有半透明的细腿在动,头皮瞬间发麻:这哪是痘痘,分明是只虫子!


梁爸打开手机手电筒仔细照:虫子直径约指甲盖一半大,深褐色的背部微微发亮,头部完全埋进皮肤里,只留圆鼓鼓的腹部贴在后脑勺发际线边缘。


心怡却不痛不痒,还在好奇"妈妈为什么尖叫呀?" 


当梁妈发现周围皮肤已泛起淡淡红晕,想起前不久旅行时导游说过山区多蜱虫,回忆起社区科普栏里的 "防虫小贴士",甚至有人在被蜱虫咬后一周去世的新闻。



立刻抓起外套:"走,去医院!"


一家人火急火燎赶到离家最近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初步检查后:"疑似蜱虫叮咬,直接去外科诊室。"


诊室里,急诊外科陈启明医生戴上反光头灯,用棉签轻轻拨动虫体,确认虫子的口器已嵌入真皮层。

"幸好在家没硬拔,蜱虫头部有倒刺,扯断了会感染。" 急诊科陈启明医生的话让梁妈心有余悸。


随后陈医生给心怡上了局部麻醉,用弯头镊子夹住虫体基部,屏住呼吸慢慢垂直提起,三秒钟后,完整的蜱虫终于脱离皮肤,蜷曲的细腿还在微微颤动。



消毒时心怡才感觉到轻微刺痛:"医生叔叔在给我挠痒痒吗?" 看着护士贴上的卡通创可贴,小家伙又恢复了活力,完全不知道刚刚发生了啥。


而爸爸妈妈悬着的心,直到看见检验报告上 "皮肤组织未见病原体残留" 的字样,才松了一口气。


医生交代了一些伤口护理细节后,还叮嘱:


蜱虫如果携带病原体,潜伏期可长达 1 个月,回家后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没有不明原因发热或起皮疹等症状。一旦不对劲,就赶紧来医院。

幸运的是

回到家恢复伤口期间

心怡能吃能睡,丝毫没有被影响到


一个小黑点,每年感染几万人

被它盯上遭殃了



蜱虫,虫子中的“吸血鬼”。


吸血前是“绿豆”,吸血后膨胀像蚕豆。常常在草丛爬行活动,俗称草爬子。



除了疼痛,被蜱虫叮咬后,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极为凶险!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口器部分会钻进皮肤吸血,身体会留在外面,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新闻截图


蜱瘫痪症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


不疼不痒没啥感觉。而这,正是蜱虫鸡贼的点:


它的体内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及32种原虫。


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毒王。


蜱媒传染病多达 40 多种,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蜱传回归热等。


被传染的人,一开始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让人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继而耽误治疗。


常见的蜱虫病有蜱麻痹、人无形体病、巴贝虫病、埃立克体病、莱姆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兔热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如食物过敏等。




遇到蜱虫

不要拍!不要拍!不要拍啊!



夏天,又到了虫子集体出没的季节,看到虫子落到身上,很多朋友忍住尖叫,下意识就想把虫子拍死而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发生。


然而,有些虫子真的不能乱拍,轻则引起皮肤红肿瘙痒,重则导致皮炎、过敏,甚至毁容……


  • 错误处理方法


拍打、硬捏、死拽、火烧等。


这些做法不但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让它留在皮肤中,还会刺激它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那要怎么办?


清除的过程,一定要确保它的头身完完整整取出。



  • 正确处理方法


用细口的镊子或钳子尽可能地贴着皮肤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缓慢垂直向上拔出,不要生拉硬拽或者扭转蜱虫;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出现症状,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图源:CDC Tick Removal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 1 个月。

若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内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既然已经知道它的威力
如何防蜱虫?


掌握这5招

让你远离蜱虫伤害


收好这5招
让你远离蜱虫伤害

“武装”到脚指头

去郊区野外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能把裤腿扎袜子里就扎袜子里,别穿凉鞋、拖鞋、露趾鞋。

涂驱虫产品

比如避蚊胺、避蚊酮等,喷在皮肤和衣服上就行,别喷伤口、眼、鼻、嘴、耳这些特殊部位。 

但两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喷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

少往草丛草地跑

少往草丛草地跑,如果非要去,就不要在这种地方逗留太长时间。


回来后全身检查+清洁

重点检查胳肢窝、肘窝、脖子、耳背、腹股沟等,另外也要重点检查头皮,看看有没小红点和肿包。

如果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反复确认是不是蜱虫。

定期给家里宠物驱虫

蜱虫的宿主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动物。遛完宠物,记得定期仔细洗澡、做检查、驱虫。


最后再来看看
夏天户外游玩
还要注意哪些虫子!




大家出门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防蚊防虫也不可忽视
扩散转发,告诉更多人吧



来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央视新闻、深圳疾控、深圳卫健委、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