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香港年轻人放弃高薪住劏房!躺平竟是唯一的出路?

2024-7-13 11:1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近年来,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申请高学历及年轻化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23年公屋轮候名单上,有超过40%属“非长者一人申请”。平均年龄36岁,年龄中位数32岁。其中四成以上拥有专上(香港中学教育之后的 ...

近年来,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申请高学历及年轻化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2023年公屋轮候名单上,有超过40%属“非长者一人申请”。平均年龄36岁,年龄中位数32岁。其中四成以上拥有专上(香港中学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

、大专或以上学历。


与此同时,房委会资料显示,30岁以下具大专或以上学历申请者比率,过去10年由33%激增至52%


(图:星岛头条


光看申请年龄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非长者一人申请者获派公屋的平均年龄为57岁,最年轻获安置申请者的年龄,则介乎47岁52岁之间。


有人说现在香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躺平”,但申请公屋却“卷”起来了。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藏着不少令人深感嘘唏与心酸的原因。


万般无奈


众所周知,香港的房价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有关数据显示,香港已经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城市


并且今年的负担比例相比2023年还有所下降,2023年需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付清房价,2024年则只用不吃不喝16.7年就能付清房价了。(苦笑)


(图:香港01


对于香港普通年轻人来说,光靠自己努力买房,属实是有心无力的困难模式。


不少网友也会用《反贪风暴4》中张继聪的经典台词进行自我调侃:


“坐牢,才是香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


(图:网络


不过电影台词多少还是夸张了。年轻人虽然觉得买房无望,但是申请公屋却是指日可待。于是把目标投向了香港公屋。


虽说公屋价格很“香”,但毕竟资源有限,加上申请的人越来越多(2023年公屋轮候册上的申请宗数是20年前的2.5倍),公屋轮候时间也由此变得很长。


光是一般申请者平均都要等上5-6年


(图:香港文汇报


实际上,不少人会等上10年甚至更久


(图:香港文汇报


正是因为轮候时间太长,所以不少人就早早地开始申请,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上楼”。

(图:星岛头条


而申请公屋之所以会被称为“躺平”,和申请公屋的限制条件有关。


毕竟公屋是给低收入的香港人提供保障的,所以在收入和资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以1人申请者为例,目前每月收入上限为1.294万港币,资产净值限额28.6万港币。


(图:房屋署


要知道香港2024年第1季的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是2万港币,所以公屋申请者的收入限制是实打实的“低收入”。


(图:雅虎新闻


为了符合申请条件,不少港人可谓是奇招尽出。


一名46岁港男为了排上一人公屋,18年来都只找零散的短工和兼职。


(图:香港经济日报


在经济上也非常拮据,只能住劏房,每月几乎都是月光。


就连他自己都感慨浪费了大把青春。


为了符合条件,年轻人辞职找低薪工作的更是不占少数。


(图:无线新闻


有人曾纠结选钱还是选屋。


(图:无线新闻


也有人表示为了申请到公屋,其他东西都可以放弃。


(图:晴报


甚至还有人听闻老板要加薪还会非常惶恐,主动要求保持原工资或者转为兼职。


除了想方设法地减少个人收入,还有人打算通过生孩子来变相提高入息限额。


(图:香港经济日报


以及许多高时薪的餐厅招不到人,但是通过中介马上就能有人到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金日结没有银行流水,一些轮候公屋的人可以借此躲避政府的审查。


(图:香港经济日报


话又说回来,港府对于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申请公屋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


各方表态!


7月11日,在一个关于房地产的论坛上,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希望年轻人不要有错误观念,不要(为了申请公屋)扭曲自己数十年的人生


(图:星岛头条



而早前房屋署署长罗淑佩在接受访问时也呼吁年轻人不要为了上公屋而“减薪躺平”,希望年轻人能趁年轻时多赚点钱,直言“做业主也是一种人生成就”


(图:有线新闻


不过此举也迅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有人反驳,申请公屋没有限制年龄,那年轻人这么做完全没有问题。


(图:Facebook


也有人赞同,觉得年轻人应该努力而不是躺平,想得更长远一些。


(图:Facebook


还有人觉得现实情况真的很复杂,希望能有解决方案。


(图:Facebook


对此,港府自然也是有关注的。


简约公屋和过渡性公屋就不用说了,目前港府也已经在建了,今年6月底时就开始接受首批申请。


(图:香港电台


相关人员对于目前公屋申请年轻化的情况也提出过一些建议。


有立法议员表示,应该关注到那些收入不高不低,夹在中间的“夹心阶层”。因为目前大量资源严重向公屋倾向,“夹心阶层”的住房选择少,也只能为了公屋而被迫“躺平”。


提议兴建适合“夹心阶层”的房屋,也能让年轻人往上走。


(图:点新闻


还有人表示目前不少年轻人其实都有置业的希望,建议政府将资助出售房屋(香港政府、公营机构或非牟利机构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并扣除地价后售予市民的公共房屋单位,在发售前后设有入息、资产及转让限制)比例调高,并且提高单身人士的配额。


(图:点新闻


总之,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探索,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申请公屋年轻化这一问题。

文章来源于扎堆儿在香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