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打工人,真的太难了:600多个工作群,24小时待命,出去露营都得带着电脑…… 最近,有这样一则视频火上了热搜,四川南充一女子离职之后,花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一口气退了600多个工作群,退完群瞬间感到无比轻松。 视频截图 据了解,该女子从事的是商场地产设计工作,因为每个商场数百个店铺都需要逐个审核设计图纸,这就累积了600多个工作群,她表示每天都要随时回复信息,神经一直紧绷。 看完视频,不少网友都替她舒了一口气,退了这么多群,终于能有个清静了。 现在的职场,可谓是“群”魔乱舞:一个项目一个群,一场培训一个群,建完大群拉小群,只发通知拉个群,开会讨论拉个群,团建活动拉个群……工作时间回消息一不小心就错了群,下班时间也是随时随地被@。 “离职退600多个群”虽然是个案,和当事人的工作性质也有很大关系,但“打工人苦群聊久矣”却是不争的事实,不断弹出来的群消息打破了工作和休息的边界,让下了班的打工人很难“沉浸式休息”。 有的管理者觉得,回个消息只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怎么就累着了?一条消息背后,可能是汇报项目进展,可能是处理工作文件,也可能是规划下一步安排,哪一个都不是动动手指就解决的事。再说了,一个群回几条消息,那几百个群呢? 配图来源:VCG 职场“群”魔乱舞,说到底还是因为管理者只图自己方便的“心魔”难除。 职场工作中,本该由机制、程序解决的效率问题,现在都交由社交工具解决了。但这样的“效率”,是服务于管理者的效率,不是服务于工作的效率,更不是服务于员工的效率。 社交工具极大缩短了人际沟通的成本,却将员工的时间吃干榨尽,管理者安排工作越来越省事,员工执行任务越来越疲惫不堪。“拉你进群”,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各种群用极致沟通的“效率”吞噬了你所有的时间。 “沉浸式休息”对现在的打工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公司少拉几个群或许还不是最难的,关键是要懂得明确工作和休息的界线,把下班后的生活还给打工人,还他们一个清静。 文章来源于九派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