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 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此举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 也引发了人们关于食盐的恐慌 多地刮起“抢盐潮” 网上甚至还传出了 “碘盐能够防辐射”的说法 是真的吗? 近日 江苏疾控、北京疾控等多地疾控中心 均作出了回应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想通过食用碘盐防核辐射 不可取! 辟谣: 早在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时,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大规模的食盐抢购。当时权威部门就已经辟谣解答,“通过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损伤是不科学的”。 核污水中的碘主要以放射性碘形式存在。碘元素防止辐射的机制是通过摄入“稳定碘”来增加人体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从而避免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在“碘甲状腺阻滞-规划和应对放射性和核突发事件指南”中推荐成人(>12岁)“稳定碘”单次剂量为100m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严重者可能造成脱水,甚至死亡。 而正常成人需要一次性摄入碘盐3-5kg,才能达到WHO推荐的“稳定碘”单次摄入剂量100mg,这远远超出我国每日食盐推荐摄入量(每人每天以克计算,而不是公斤)。 所以,食用碘盐并不能预防核辐射。每日食用碘盐应适量,建议碘盐随买随用,无需大量囤积碘盐。 值得一提的是,稳定性碘片仅在发生辐射事故后保护甲状腺时使用,通常须在评估事故状态后,由专业人士指导相关人群服用。 每2.5g盐里就有约1g钠,一旦吃盐过量,太多的钠便开始在身体里捣乱。 1. 胃癌、结肠癌患病风险增大 过量的盐进入胃肠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同时,过量盐分使胃酸分泌减少,直接影响了胃粘膜的防护能力。 最危险的是,高盐及盐渍食物中常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在胃内适宜条件下,能够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有研究表明,相比正常摄盐量者,过量摄盐的人患胃癌和结肠癌的风险会升高2倍以上。 2.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盐中的钠进入血液,会突然加大渗透压,让血管壁压力加大,弹性变差;与此同时,过多的钠持续损害血管内皮,让血管中的脂质沉淀最终形成堵塞。 有研究明确证实,与每天正常摄盐量者相比,每天摄盐量≥12g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4%,摄盐量≥18g者的高血压风险增加27%,由此伴随的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相应升高。 3. 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 肾脏每排出2300mg钠(相当于6g盐)就会丢失40-60mg钙,如果需要排出的钠太多,钙不够用了,就只能从骨骼中“抢”。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钙流失,骨质就会疏松,长期高盐摄入的骨质疏松风险会增加4倍以上。 每一次高盐进食都伴随着对身体持续的损害,经过日积月累,吃盐多的人过早死亡风险会增加28%,预期寿命也越低。 ▲女性(A)和男性(B)从45岁起在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无需大量囤积碘盐 过量食用影响身体健康 文章来源于广东卫生在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