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銀減存款利率,可鼓勵消費,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資料圖片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及郵儲銀行六家大型國有銀行公告,自6月8日起活期存款掛牌利率從此前的0.25%下調至0.2%,2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05%,3年期定存掛牌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5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5%。根據過往存款利率調整經驗,未來股份制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也會跟隨調降存款利率。同時,建行、農行、工行等大額存單利率也出現下調,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下調至2.9%。另外,部分國有大行近期還下調了美元存款利率,5萬美元或以上的1年期定期美元存款利率從此前5%左右的水平,普遍降至4.3%以下。
可保持銀行淨息差穩定
市場人士分析,此次國有大行同步下調人民幣與美元存款利率,可謂一箭雙鵰。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有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在保護銀行息差的基礎上促進銀行放貸,同時也能夠促進居民消費意願。降低美元存款利率,有利於促進企業與居民結售匯,降低近期人民幣貶值壓力。
無論是促消費,還是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發力點都在銀行負債端,因此今年以來,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加碼推動銀行負債成本下降,繼4月下調存款定價、5月下調高成本負債自律上限,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本月又推動國有大行同時調降關鍵期限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和美元存款利率上限。今年上半年,各地中小銀行已開啟了一輪存款「降息潮」 ,部分定存品種最高下調30基點,是中小銀行跟隨去年9月國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調後的一輪補降。可以預期,未來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仍會跟隨再度調降存款利率。
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張濤認為,由於房地產行業債務危機,商業銀行不良率有一定提升,而隨着貸款利率的逐步下行,商業銀行在資產端的收益也受到影響。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的淨息差收窄17個基點至1.74%,見有數據以來的新低,其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引起重視。在貸款利率不太可能調升的背景下,要淨息差保持穩定,調低存款利率是一個可行選項。同時,降低存款利率,讓存款的機會成本提高,也有助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儲蓄率,鼓勵居民消費。
降低資金空轉套利空間
廣發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則指出,此次下調存款利率可以縮減實體部門資金空轉套利空間,提升銀行信貸投放的能力和積極性,有助打開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刺激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利率既是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也是居民的資產收益。「如今,中小行與大行的存款利率接連下調,居民資產收益率進一步下降,居民部門提前還貸現象會進一步加重,進而影響地產與信貸的穩定性,促消費的效果也需進一步觀察。」郭磊認為,後續LPR尤其是5年期LPR報價是否會跟進下調,以進一步降低房貸利率,是政策走向的關鍵。
預留「彈藥」應對外圍危機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內銀下調存款利率,迫使過剩資金從銀行流出,將促進消費、借貸和投資,有利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同時擴闊息差,有利內銀。料中央將進一步加推政策以穩定復甦苗頭,以確保全年經濟增長,未來3個月可能減息或降準,至於放寬節奏和規模要視乎中國和美國經濟表現,亦可能為外圍金融危機而預留「彈藥」。
潘功勝:中國金融穩健勝美國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在陸家嘴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指出,2022年以來,隨着美國金融條件快速收緊,全球金融周期進入下行期,一些新興經濟體再度面臨本幣貶值等壓力。但近年中國的金融周期則相對穩健。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與最低點的極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於美國同期近400個基點;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主要因為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潘功勝認為,中國穩健的金融周期為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網上圖片
配置人民幣資產價值凸顯
他進一步指出,人民幣資產具有競爭力的真實利率,為我國貿易投資夥伴持有的人民幣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以2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衡量,中國的真實利率處於1.7%左右,與大幅加息後的美國真實利率相當,顯著高於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人民幣債券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凸顯。2022年以來,發達國家政府債與股票都出現了明顯下跌,股債收益的相關性由負轉正,債券對沖股票的分散化價值顯著降低;新興市場債券作為風險資產,與全球股票收益的相關性始終較高;中國債券與全球股票收益的相關系數則保持在負值區間,具有較好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
潘功勝認為,中國穩健的金融周期為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充足穩定的融資。2023年初以來,國際金融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總體是上修的。世界銀行兩天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4.3%上調至5.6%。
李雲澤:擴內地有效需求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論壇上也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市場需求穩步恢復,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彰顯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我們將抓緊恢復和擴大有效需求這個關鍵,加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金融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消費。強化對投資的融資保障,優化民間融資環境,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場主體提信心添活力。
【特稿】助經濟快速修復 降息呼聲高
近期內地經濟修復動能放緩,市場上有關的降息呼聲再度升高。
今年4月,在上年同期疫情爆發導致低基數的推動下,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同比回升,但表現仍低於市場預期。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5月已公布的多項數據亦顯示經濟動能減弱,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凸顯。國家統計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4月的49.2回落至48.8,降至年內最低,其中生產指數2月以來首次落至收縮區間,降至年內最低,顯示工業生產動能減弱。
5月出口增速也出現超預期下行,一方面源自去年同期基數的快速抬升,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前期積壓訂單釋放完畢後,新增需求不足。消費方面,市場預期,由經濟重啟推動的第一輪線下消費反彈可能已經見頂,居民收入和信心修復仍需時日。
總需求不足是最突出問題
經濟修復放緩之下,市場對政府推出穩增長增量政策的期待升溫,有關降息的呼聲近期尤其增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期表示,總需求不足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表現差強人意,特別是CPI增速過低、PPI持續負增長,有必要採取更為強有力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央行應該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中央銀行比較重視降低準備金率,準備金率下降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降低基準利率。」
降息有利消費 減企業成本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認為,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但需求復甦仍不給力,而實際情況是,當前社融存量增速處於過去五年低點。他認為,當前經濟政策力度不足,2015年刺激經濟增長時連續十次降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降低185個基點,而2019年至今降息5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降低55個基點。「降息將為企業、居民、政府降低負債成本,有利於居民消費,企業和政府增加支出。」
文匯社評丨降存款利率刺激消費提振實體經濟
內地6家國有銀行昨日同時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人士表示,此次存款利率的下調,有利於穩定銀行息差,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同時降低居民借貸成本,刺激消費,釋放出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內地經濟整體復甦步伐穩健,下調存款利率,令資金從銀行流出,將促進消費、借貸和投資,有利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今次是自去年9月以來再次下調存款利率 ,其中活期存款利率調降5個基點,中長期存款利率則調降10至15個基點。分析認為,此次下調存款利率,可以「壓平」存款利率曲線,穩定銀行息差,從而降低銀行的負債壓力,在保護銀行息差的基礎上促進銀行放貸,讓銀行有更大空間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以往部分銀行可能通過降低貸款利率來增加信貸投放規模,令部分企業獲得的貸款利率比定期存款利率更低,滋生空轉套利現象。下調存款利率,有助緩解銀行的資本約束,縮減資金空轉套利空間,提升信貸投放的實際能力和積極性,也有助打開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刺激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下調存款利率,也有釋放購買力、刺激消費的效果。消費是內地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今年第一季度內地經濟按年增長4.5%,高於市場預期的4%,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增速為近7個季度新高。下調存款利率,有利提升居民消費意願,促進經濟增長。投資銀行瑞銀的報告認為,在消費的帶動下,預計內地今年GDP增速將達到5.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房地產市場近年低迷,部分房企承受巨大資金壓力。分析認為,今次下調存款利率,將為下一步降低房貸利率打開空間,從而減輕購房者還貸壓力,發出穩定樓市的積極信號。
內地經濟即使經歷三年疫情衝擊,仍保持穩步增長趨勢,主要得益於政府的積極推動和一系列有力的調控措施。內地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群體,而且正處於城鎮化高峰期、信息化快速普及期,中等收入群體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當前政府一方面加大財政刺激力度,加快基建項目落地;另一方面適度調節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從根本上鞏固經濟增長動力。在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不穩的情況下,內地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對本港和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無疑有重要作用。
摘自香港文汇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