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大湾区楼市正逐步恢复。 克而瑞广州区域数据显示,4月大湾区内地9城一手住宅供应面积达536万平,环比上升79%;成交面积则达458万平,环比上升20%。 图片来源:克而瑞广州区域 虽然整体成交量有所上涨,但新货供应去化却不太理想。除了珠海以外,其余城市去化率均四成以下。 图片来源:克而瑞广州区域
其中,广州4月推货量为3098套,去化率为34%,在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二。
楼市恢复的背后,是人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看好。 最明显的数据是,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加大投资规模,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2020年规划的重点项目投资金额高达3.2万亿元,涉及2000多个项目。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置业人群是怎样的呢? 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青年置业大湾区的占比超8成,其中20-30岁的人占比较大,其次是30-40岁。 可见,青年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置业的主力人群。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疫情影响,近8成置业者通过线上渠道看房找房。显然,年轻人对线上看房买房的接受程度较高。 从小编身边的人来看,年轻人买房基本都有父母资助,这部分人置业目标比较清晰,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广州、深圳。 而靠自己积累房款的年轻人,则相对比较纠结。资金不够在核心城市置业的,可以选择“抱大腿”,选择核心城市的卫星城、飞地等。 比如广佛同城中的佛山,深莞一体化中的东莞。大湾区发展讲究联动,核心城市的周边城市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这些城市是要具备规划、产业、人口等支撑的,不要想着核心城市扩容。 近日,网传深圳扩容的消息再次刷屏,实际上那只是一张几年前的图。如果奔着深圳扩容而购买周边城市的房子,那无疑是一场赌博。 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今很多人的说法是,深圳城市面积太小,所以需要扩容。实际上,面积小不是城市扩容的关键因素。 小编翻查了资料,近两年成功扩容的成都、西安、济南,城市面积最小济南也有7978平方公里,面积是深圳的3倍。 这三个成功扩容的城市还有一个特征:省会城市。在官方文件上,近两年没有一个非省会城市成功扩容。 小编只能说一句,以扩容为置业目的人,一定要谨慎。 当然,核心城市都市圈是可以期待的,例如大广州都市圈,大深圳都市圈。资金紧张的购房者可以优先考虑都市圈内的城市,以1小时通勤时间为都市圈界限。(延伸阅读:广州都市圈曝光!如何收割交通红利?)。
条条大道通罗马,置业的选择不是只有一个标准,还有很多不同的置业逻辑。 这段时间的风口无疑是新基建,购房者可以聚焦新基建的受益片区。新基建,多为数字型基础设施,发力于科技端,例如5G、轨道交通等。 图片来源:网络 疫情后,超万亿的新基建投资建设,必然带动大湾区都市圈重点城区和重点镇区的发展,如广深科技走廊、佛山大学城、广州黄埔区、南沙区、珠海横琴等都是新基建重地。 图片来源:网络
在大湾区范围内,深圳、广州的科技产业在全国都是第一档的水平。换言之,广深科技走廊十个核心科技创新平台与多个创新节点,将成为新基建的风口,值得购房者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的巨浪,正在为这个潜力无限的城市群带来发展机遇,后浪也纷纷在各城市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工作、生活还是置业。 来源:地产少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