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高考完那年,我天真地以为: 去哪上大学不重要,重点是自己努力。 现在工作几年后才明白,一张录取通知书,真的能改变一个孩子十年的生活轨迹。
而这张通知书,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 它背后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本省上大学的,是顺风车;外省的,是逆行人
本省的学生,一进校门就有“熟人”:
而外省的学生呢? 从语言不通,到饮食不适; 从没人带路,到信息全靠自己摸索。
本地同学实习早、资源多, 外地同学连在哪求职都不清楚。
别说起跑线了,人家都在终点线招手了。
本省的,毕业就能留下;外省的,卷死还不一定留下得了
别看当初一个班上的成绩差不多, 一到毕业季,差距就来了:
本地生:家里买好房,户口早安排, 实习一个电话,面试一个推荐,稳稳上岸。
外地生:天天跑招聘会,租房挤地铁, 还得担心“要不要回老家”,选哪都难。
而最扎心的是——有的外地学生,考上了本地的“好大学”, 却永远留不下这个城市。
本省是回家一小时,外省是回家一整天
你以为异地求学是“远方和自由”? 其实很多时候,是:
春节抢票像打仗,回家排队8小时; 快递只能放校门口,一箱箱自己扛上楼; 生病只能一个人跑医院、挂号、打吊针。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他们一个人,在远方咬牙坚持。
本省同学周末说走就走, 外省同学一年才能回两次家,过年回趟家就像出国一次,不舍得病,不敢穷。
本省是熟门熟路,外省是边走边撞墙
毕业工作后你才明白, 这个城市是你的“主场”,还是“他乡”, 真的有天壤之别:
职场上,信息差=发展差; 生活中,安全感差=幸福感低。
你永远追不上一个踩着资源出生的人, 除非你愿意加倍努力、付出、吃苦。
寄语:
不是说“外省上大学就不好”, 只是现实永远比高考成绩单更复杂。
高考决定你去哪, 但命运往往被你“去哪之后的那几年”悄悄改写。
所以,如果你是家长,孩子成绩在边缘线上,哪怕挤一挤分数,也要力争本省好学校; 哪怕多复读一年,也比他漂泊四年划算得多。
不是我们偏激, 是现实太真实。 愿你和你的孩子,都能选对那一条,不让青春白走的路。
摘自不完美妈妈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