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明明是抢的,还这么理直气壮,该醒醒了吧

2023-12-6 08:30|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大英博物馆又引发争议了,这一次是外交风波。上周,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访问英国,原定与英国首相苏纳克会晤。然而,他因为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被苏纳克在最后时刻放了鸽子。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帕特农神庙 ...
大英博物馆又引发争议了,这一次是外交风波。

上周,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访问英国,原定与英国首相苏纳克会晤。然而,他因为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被苏纳克在最后时刻放了鸽子。

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帕特农神庙石雕“属于希腊,它根本就是被偷走的”,米佐塔基斯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希腊已经等了两百多年,”它们应当放在雅典卫城博物馆,让石雕“团圆”。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接受BBC采访

此番言论招致英方不满。苏纳克的发言人告诉媒体,英方决定取消会晤。米佐塔基斯则对英方临时取消会晤表达“不悦”,提前结束访英。


今年8月,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馆藏珍品被盗,引爆国际舆论。这场外交争端,再次将大英博物馆推上风口浪尖。


不只是希腊,近年来,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纷纷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英帝国扩张时期劫掠的文物。然而,英国政府一直以法律障碍为由,对要求归还文物的呼声置之不理。英方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英国几代人一直“很好地保护着”这些文物。


事实果真如此吗?


大英博物馆外景。图源:视觉中国


1.劫掠印记


大英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烙着英国殖民掠夺印记的“文物”。

1759年对外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这里拥有藏品超过800万件,大部分都是英国强盛时期在扩张和冲突中得来的。

16世纪,英国向几大洲殖民扩张,一度占据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数百年殖民历史中,英国掠夺了多国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中包括大量文物。多数文物最终被移到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因此有全球最大的“赃物展示馆”之称。

这次希英两国争端的焦点——有2500年历史的帕特农神庙石雕,是大英博物馆最负盛名的藏品之一。

大英博物馆里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的一部分。图源:视觉中国

19世纪初,希腊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当时的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伯爵布鲁斯雇人将帕特农神庙约一半的石雕切割下来,分批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将这些石雕买下,放入大英博物馆。

目前,大英博物馆和雅典卫城博物馆展出帕特农神庙石雕的不同部分,而大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被认为是石雕的精华。希腊斥责当年这一盗窃行径,一直要求英国归还石雕。但英国坚称那是“合法获得”,拒不归还。

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图源:新华社

大英博物馆的展品中,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超10万件,来自中东地区的超33万件,来自中国的多达2.3万件。所谓“十大镇馆之宝”,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大英博物馆里的大维德花瓶。图源:央视新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分布在全球47国的200多家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里的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图源:央视新闻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这里的藏品几乎囊括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大英博物馆里慈禧太后的孔雀牡丹纹衬衣。图源:央视新闻

2.失窃丑闻

长久以来,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真的是这样吗?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这幅画1900年从颐和园抢走,1903年大英博物馆仅花了25英镑购入,成了如今的镇馆之宝。

《女史箴图》局部。图源:大英博物馆官网


英国古画师不了解中国绘画,以为同日本屏风画差不多,于是仿照“日式折屏手法”,将这幅无价之宝切割成几块,裱在镶板上。明清时期的题跋,则被当作边角料裁掉了。

这样的处理无疑是简单粗暴的,画也因此开裂掉粉。最后,馆方请来中国修复专家邱锦仙,《女史箴图》才得以修复。

据邱锦仙回忆,当年馆内还有很多珍藏的绢本画作,但因保存不善残碎不堪,只能像垃圾一样放在条件欠佳的博物馆储藏室里。《女史箴图》不过是极少数的“幸存品”。

大英博物馆里被切割的明代龙纹琉璃。图源:大英博物馆官网

今年夏天,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爆火。这个讲述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中国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令网友动容,尤其是公交车上“瑰葭(归家)路”的语音报站和文物之间的隔空对话,戳中了无数网友泪点

网友评论《逃出大英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曾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不要奢望外人真正给你尊严,因为这些文物是他们抢回来的战利品。”

大英博物馆里的宋代汝窑瓷器。图源:视觉中国

大英博物馆的安保漏洞,也让博物馆自诩的“文物保管人”角色受到广泛质疑。

今年8月,大英博物馆被曝出有约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根据英国媒体报道,大英博物馆发现部分藏品“失踪、失窃或损坏”后,解雇了工作30多年的资深策展人希格斯并报警。多家英媒称,“内鬼作案的可能性极高。

这起监守自盗丑闻让馆长与副馆长相继辞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专家称为“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盗窃事件”根据英媒11月的报道失窃文物寻回了350件

这不是孤案。过去30年,大英博物馆屡屡发生盗窃案件。

1993年,有窃贼从屋顶闯入,偷走了价值25万英镑的罗马硬币和珠宝。

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

2002年,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估价约2.5万英镑的希腊雕像被盗。

2004年,十多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

2017年,一枚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失窃。


大英博物馆只有百分之一的藏品公开展出,被编入目录的藏品数量也不到一半。2021年,有专业人士提醒大英博物馆,部分可能是馆藏珍宝的文物正被私下出售。牛津大学的古罗马宝石专家马丁·赫尼格对媒体表示,他和同事曾在私人交易商那里发现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代图章戒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时代。”

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藏品屡屡被盗指向的问题是馆方“管理混乱”。早在2002年,该报记者就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大英博物馆卧底调查了三个星期。为了测试安保情况,记者深入大英博物馆一间储藏室,将一件公元前3世纪、价值2万英镑的希腊大理石足装进背包,然后从博物馆正门离开整个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接着,他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只大理石足还了回去。

大英博物馆外景。图源:央视新闻

3.多国讨檄

这些年,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劫掠文物的呼声不断。


例如,尼日利亚要求归还英军1897年掠走的古代贝宁王国青铜器,埃塞俄比亚要求归还英军1868年掠走的文物,智利复活节岛居民要求归还英军1868年挖掘盗走的一尊巨石像,埃及要求返还被称作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钥匙的罗塞塔石碑。





文物追索之路漫长而艰辛,法律困境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自1954年“海牙公约”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1970年和1995年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但“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以英国为代表的“文物流入国”也没有加入公约。

此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再搜集证据资料、法律依据,并用外交手段配合索回。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很多文物流出的确切证据搜集难度极大。

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在世时曾介绍,对于那些明火执仗被抢走的文物,只能在国际公约框架下通过法律、官方渠道去追索。买了,就相当于认可当年的抢夺合法。

大英博物馆背后还有英国官方保护伞。根据英国1963年修改的《大英博物馆法》,大英博物馆不能永久性归还文物,只能借出。如果要合法归还,需经英国议会通过。以此为挡箭牌,大英博物馆可以名正言顺地无视文物争端。


但近年来,也有西方国家尝试归还抢掠的文物。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非洲文化遗产不能再成为欧洲博物馆的囚徒”,2021年送还西非国家贝宁26件文物。

法国归还26件从贝宁前身达荷美王国掠夺的文物。图源:新华社

2022年,意大利归还了帕特农神庙的一块碎片;德国将成百上千件青铜器的所有权移交给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委员会;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将数十件雕塑的所有权移交给希腊。

今年5月,中在纽约共同举行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美方向中方返还了两件中国北朝至唐代的围屏石榻。7月,荷兰向印度尼西亚归还数以百计荷兰殖民统治印尼时期流失的文物。

德国去年向尼日利亚归还殖民时期掠夺的青铜器。图源:视觉中国

牛津大学皮特河博物馆馆长丹·希克斯认为,大英博物馆至今仍怀有“帝国怀旧情结”,认为自己“拥有某种特权,可以不经说明占有文物”。

2022年,英国一名博主接连在社交媒体拍图玩梗,嘲讽大英博物馆在殖民时代掠夺文物的行径。他把比萨斜塔装进背包、把西班牙教堂用车拉走、把复活节岛石像当成行李带走。


仅这一篇帖子,当时就获得超过50万的点赞。结果,他被大英博物馆官方账号拉黑了。

文章来自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