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10时,跟随着广州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的脚步,广州市第61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专题)也“开”进了位于珠江岸畔、琶洲“龙头”的广报中心。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触摸广州科技与经济脉搏,听政界、业界、学界代表畅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未来。 通气会也对3月30日重磅出台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简称“广州数字经济22条”)进行解读。 【解码】 “广州数字经济22条” ● 明确“1个目标和3个定位” “广州数字经济22条”的出台意义重大,它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通过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力求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大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在全国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优势。 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广州数字经济22条”紧紧围绕“1个目标和3个定位”,提纲挈领绘制了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蓝图。“1个目标”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3个定位”即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 ●立足81平方公里土地,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数字经济22条”明确提出了全市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一核多点”的协同发展布局,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在这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与各区域型数字经济集聚区协同联动,为数字经济带动城市焕发新活力发挥重大示范作用。 未来3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发生重大变化,极大提升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能力。海珠区(琶洲核心区)将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型总部企业集群,番禺区(大学城片区)将形成数字经济创新人才高地,黄埔区(鱼珠片区)建成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将不断涌现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公司展出的华夏神舟VR虚拟太空仓 【优势】 广州打造试验区优势是什么?四个区各显其能 ● 海珠区:琶洲核心片区(30平方公里) 入驻、开业、开工项目共66个,总投资1446亿元 产业新兴、人才年轻,整个琶洲生机勃勃 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说,琶洲已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树根互联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集聚了全区1/4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毗邻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等数十个科研院所,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8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也落户琶洲。 他表示,在琶洲,产业是新兴的,人才是年轻的,整个琶洲发展生机勃勃,是实实在在的“充满活力”。 海珠区还将大力优化试验区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会展塔综合体、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高精尖企业,打造一批新兴金融载体,加速推动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新引擎,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平台。 琶洲核心片区 ● 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8平方公里) 入驻、开业、开工65个,总投资1223亿元 湾区最大软件集聚区有“硬核”实力 天河区副区长饶洁怡说,天河软件业营收规模仅次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软件业集聚区。软件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也成就了天河数字经济的“硬核实力”。此外天河区汇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40%的法人金融机构,还集聚了广州最强的人力资源、法律服务、广告企业,这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想象力巨大的数字融合发展空间。 依托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等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重要平台,天河将深入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深化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 天河金融城起步区效果图 ●黄埔区:鱼珠片区(25平方公里) 入驻、动工、投产项目63个,总投资1830亿元 创新“能量非凡” 产业优势明显 政策“全国领跑” 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在通气会上介绍, 鱼珠片区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优势: 一是科技创新“能量非凡”。继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7家中科院大院强所集中落户后,31日,广州市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在落子黄埔,增加该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科技创新实力。 二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黄埔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80%,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占全市40%。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集成电路、软件服务方面,均有一批行业巨头和细分领域冠军布局。 三是创新政策“全国领跑”。3月29日,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 下一步,黄埔区将着力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 鱼珠片区 ● 番禺:大学城片区(18平方公里) 入驻、开业、开工项目49个,总投资约1400亿元 以广州大学城为“智核”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 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介绍,近年该区以广州大学城为“智核”,打造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等重大功能区为支撑的创新走廊。目前,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约1900家,科技园区年总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完整的产业链为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吴惠垣表示,番禺区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有四大突出优势: 一是创新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 二是创新载体发展迅速。汇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一批创新载体。 三是产业发展加快集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加快集聚。 四是创新发展氛围浓厚。在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带动下,优质生态圈已形成。 【未来】 看业界领军者和学界创新者眼中,广州的未来! ● 小鹏汽车: 2025年以后智能汽车不用人也可以安全驾驶 “我看到互联网下一波浪潮是人工智能,广州刚好启动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与我对未来判断不谋而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从四个方面推进人类的生活与工作。“首先是精准,能让我们更准确地搜索内容;其次是预测,系统能支持千人千面的推荐,再次是辅助,技术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自动辅助驾驶是重要方面;最后是取代,技术在某些领域能取代部分岗位。” 在何小鹏看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改变了信息输入的方式,以前海量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如今一批智能设备也正在做数据传播。装配了大量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的智能汽车也有“眼睛”去感知,有了“大脑”去思考和控制。 “2014年创业时,我就在想未来的汽车是怎么样的,软件和硬件耦合的结果,我们认为就是智能汽车。”何小鹏说,他期待2025年到2030年,可以看到智能汽车不用人来驾驶,也可以达到安全。 他介绍了下个月月底即将发布的小鹏P7车型,这款研发时间长达3年、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的产品被寄予第二代智能汽车的期望。“我们想做几点有趣的功能,比如可在高速公路上脱手,还能安全的行驶,可以自动转弯,可以自动过收费站,能够识别红绿灯,还能知道停车位在哪里。” 何小鹏说,他们一直希望让汽车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把汽车当做手机一样,在软件上不断开发,可以不断进化和升级的,并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进行变革,而在何小鹏看来,汽车是软件和硬件组合的成果,广东软件和硬件产业都很强。汽车生产也是一个注重安全和品质的过程,需要南方文化的稳健和精细,此外电动车也比较适合比较温暖的环境。 “小鹏汽车在广东的销量占了三分之一,这片沃土是小鹏的福地。小鹏未来第一步要做好研发,研发!研发!研发!”何小鹏说,广州市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很适合智能汽车的发展,他个人非常满意。要研发做好,把质量做好才是企业首要先要做的事情。 ● 阿里巴巴: 广州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热土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在通气会上表示,他来广州时间不到一个月,在最早的印象中,广州是一座战斗的城市,是一座商贸的城市。在这场新闻通气会上,他对广州有了新的印象,那就是广州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一块试验田。 “我认为所有技术的创新,都需要依托应用的场景。场景有三个维度:场景本身、城市理念、营商环境。”刘楠说,“阿里巴巴非常重视广州,广州有着全面的产业基础、非常发达的现代商贸体系,包括跨境电商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门类齐全,消费实力雄厚,同时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阿里巴巴看到许多创新技术应用的场景。“我相信,把阿里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技术投入在这片热土上,将引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 刘楠还特别点赞广州的创新理念。“广州是千年商都,商贸讲究创新,企业家精神也讲究创新。今天,我切实感受到广州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阿里巴巴愿意搭乘广州这艘大船,取得更好的发展。” 刘楠说,作为数字经济的创新企业,阿里巴巴和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可以说是完美结合。“我们期待,在广州良好的营商环境当中、超前的创新理念当中和无限广阔的创新前景中,阿里巴巴和广州可以携手同行,共创更好的未来。” ● 新华科技: 投资31亿元,在穗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项目 “香港新华集团成立于1957年,我们计划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利用BIM技术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说。据悉,香港新华集团与海珠区签约合作的项目为智慧城市与BIM应用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31亿元。 什么是BIM?黄超生告诉记者,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简称。BIM是技术,也是一套管理方法,是基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能够让建筑节约能耗,减少污染等达到绿色节能的手段。“BIM是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和应用。” 黄超生介绍,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之时,中国科学院陈勇院士团队与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共同研制开发“智慧医疗废物移动式安全处置装备”。该智慧医废车用于就地安全、快速地处置使用过后的病毒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弃物,可实现疫情下突然暴增的医废快速、移动、分散化安全处置。“目前我们已完成系统设计,正在加工调试,快的话在一个月内即可投入试运行。” 此外,该集团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开展“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的应用推广。“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多疾病模型,并可做出精确的诊断。该系统的采集终端采用电脑/iPad/手机移动端等多模态接口设计,便于各级临床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医生和药店开展诊疗活动,通过数据上传实现专家远程诊断。 ● 省实验室: 将把实验室打造成广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广州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这样创新平台则是重要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说,该实验室的目标是创建国家实验室,并突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做好典型行业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实验室主任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担任。我们要把这个实验室打造成广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李远清介绍,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在行政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科研业务上实行理事会领导、学术委员会决策下的专家负责制。实验室最终要使得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产业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结构优化及行业智慧化升级。实验室首期3年建设投入经费20亿元,人员规模450人。 李远清说,实验室争取用3-5年时间,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外的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创新研究,突破人工智能系列关键科学技术,满足国家和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一流创新高地、高端人才培养高地和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成为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